“爸,這回我死定了,您救救我!我媽肯定揍我!”劉星向爸爸求助,原來百分制地試卷自己考了三分,剛下班回來的媽媽得知孩子考了三分,氣不打一處來,抄起傢伙就要打劉星,劉星嚇得躲到自己屋子裡不敢出來!
相信這是很多家庭中都發生過的事情,孩子考完試最不敢讓家裡人知道的就是媽媽,因為媽媽的反應強度總會超出家裡任何人,好則一頓臭罵,壞則一頓胖揍!
在很多家庭中,在培養孩子方面,媽媽往往更加“苛刻”,更加在意孩子的表現。為此,我們無數的中國媽媽亮出了一把“不容置疑”的利劍,讓孩子在課後之餘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和輔導班,生怕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別的孩子,並希望孩子能樣樣優秀,門門拔尖。
孩子真的能扛住媽媽附加給自己的種種壓力嗎?這種重壓之下,孩子又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最近看了一本書《虎媽戰歌》,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這本書講述一位華裔媽媽
以華人家長對子女的高度期待與嚴格的教養方式來教育2個女兒的心路歷程。兩個女兒在媽媽的嚴格管教和傾心培育下,承襲了華人的優秀傳統,在學業、音樂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在當地也被譽為音樂神童。
雖然兩個孩子在各方面都很優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艱辛和挑戰,媽媽的執著和強勢,孩子的反叛和痛苦,讓這位華裔媽媽的教養方式一時間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家針對媽媽們對待孩子的不同反應也產生了以下三種爭論。
爭論點一:要求孩子無條件按照自己的話做VS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否去做
在《虎媽戰歌》中,這位華裔媽媽用較為強勢的方式為兩個女兒選擇了要學習的課外樂器,大女兒學鋼琴,二女兒學小提琴。
既然開始學,這位“虎媽”為孩子們計劃好了一切,她推掉孩子們所有的課外活動、聚會,甚至在無關緊要的學科上會選擇給孩子請假,目的只有一個,擠出時間來練琴,要求孩子們每天至少練習5個小時左右,並且無條件服從。
儘管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十分抗拒,經常有“鬥智鬥勇”的惡作劇,但到最後迫於媽媽的“壓迫”,只能照做了。
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話照做,是“虎媽”不容挑戰的威嚴,她認為孩子並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更不知道怎麼管理自己的時間,需要家長時刻監督以保證不會出差錯。
這在當地引起不少反對,當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並不受父母的控制,要不要學鋼琴和小提琴,要練習多長時間,應該把選擇權教給孩子,而不是媽媽。作為家長,也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去做。
爭論點二:要做就要做到卓越VS孩子盡力去做就好
“虎媽”認為,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到卓越,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明知道孩子在這方面有天賦,還不全力去督促孩子做好,這就是“不負責任”的家長,難道要眼看著孩子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輕而易舉地放棄了,而我們則不作為嗎?
雖然在當時,只是當成一門興趣愛好去發展,但是這位“虎媽”卻拿出了要讓孩子們成為“行家”的姿態,並且隨同孩子們一起學習這兩門音樂課程。
她始終相信孩子能做到卓越,也必須做到卓越,
“成為令父母驕傲的後代,就是對父母最好的理解和報答。”
“何必要逼孩子呢?孩子盡力就好啦!難道一整天都要忙著學習、練琴嗎?”這是周圍的鄰居對“虎媽”說得最多的話,因為他們認為孩子盡力做就好,沒必要逼得太緊了,只要他自己嘗試了並且沒有遺憾就行,沒必要事事追求完美和卓越。
爭論點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VS給孩子自由自在的童年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讓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背上了重重的書包,承受了在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壓力。
“虎媽”從小就對兩個孩子有嚴格的要求,並且有約法三章,在學校裡要一直保持全班全優的成績,要會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要有一口不帶任何外地口音的英語,並且在各自的音樂演奏上卓爾不群。
就算全家人一起出遊,也要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來練琴,因為“虎媽”覺得她們在遊山玩水的時候,別人可能正在刻苦訓練,隨時可能超越她們。
但是有的父母會覺得自己童年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和壓力,不希望孩子再次重複,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快樂,沒有煩惱的童年,至於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這些爭論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問題,那就是
作為父母,該不該對孩子這麼“苛刻”
的問題。很難說哪一種教養方式更加有效,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都是在透過不同的方式
希望孩子成為最想成為的人
。
所有父母,包括我自己,對我們的做法正確與否都心存疑慮、萬分擔憂。而你永遠不會知道結果,這又是一種潛在的焦慮。——蔡美兒
其實,“虎媽”也好,“貓爸”也罷,作為監護人,
在孩子未成年以前,對孩子“苛刻”的背後是對孩子追求卓越的精神的傳遞。
假如說我們不逼孩子一把,任由孩子自己決定,累了就放棄,遇到困難就放棄,那麼孩子永遠也不知道竭盡全力去爭取,更不用說超越自己,做到最好。
對孩子嚴格管束,事實上,是一種精神的傳遞,也就是說無論結果怎麼樣,我們首先要端正自己做事的態度,明確自己前行的目標,並且持續不斷地付出辛苦和努力,這才可能觸及成功。而這些在孩子有限的認知範圍內是很難做到的,需要我們父母不斷地督促和引導。
當孩子傳承了這種精神,他做任何事情都會付出110%的努力,並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需要注意的是,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做到
“張弛有度”,否則物極必反。
當“虎媽”多次要求小女兒嚐嚐魚子醬時,得到的是女兒撕心裂肺地反對和吼叫,女兒甚至覺得這個媽媽是個“瘋子”,什麼事情都要管,什麼事情都要按照她的指令來做,她甚至想要遠離這個“媽媽”。
“虎媽”在這一刻才覺得這麼長時間以來,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慾太強,甚至讓親子關係一度惡化,至此,她向女兒第一次妥協,不再強迫她做她不願做的事情,最終母女關係漸漸趨於緩和。
培養孩子,媽媽往往更加“苛刻”,當我們拼盡全力去做好一個媽媽的時候,可能用力過猛、用力過長,會讓孩子覺得難以忍受的壓抑。只有掌握好什麼時候該嚴格管教孩子,什麼時候該鬆鬆手,才能成為一個不討孩子“嫌”的媽媽。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阻礙和矛盾,但正是這些“相愛相殺”的經歷,讓每個父母和孩子都在愛和包容中學會了成長,學會了感恩。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虎媽”的故事,點選下方連結即可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