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擴大普惠性幼兒園滿足“幼有所育” | 長江評論

由 梁丘憐翠 釋出於 經典

長江日報評論員周劼

3月22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教育局獲悉,今年武漢市將確保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以上。這意味著,今年武漢將確保八成以上幼兒進公辦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就讀

這是一個讓很多家長放心、安心的訊息。目前,適齡二孩已經步入上幼兒園的高峰,形成人口疊加。據介紹,其實在2019年,武漢市就已經達到八成以上幼兒進公辦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目標,今年之所以再提這個標準,是為了應對隨著武漢城市化建設和二孩政策的放開,幼兒園入園人數連年攀升,2021年全市學前教育在園幼兒規模將超過37萬人的新情況。

對此,今年,武漢將啟動59所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新改擴建工程,完工30所,新增入園學位0.75萬個;同時,最佳化配置學前教育資源,公辦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其他民辦幼兒園學位比將達到5:3:2;透過財政補貼,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的保教費限定在合理區間:中心城區(含開發區、功能區)和新城區的城關地區不超過1500元/生/月,其他地區不超過1000元/生/月。

學前教育擴容、提質、降費這些舉措,能切切實實讓不少為孩子入園犯愁的父母眉頭舒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結構的改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前教育這幾年逐漸像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一樣,成為“關係千家萬戶、千家萬戶關心”的焦點,幼兒園的數量、質量需求“水漲船高”,供需關係的變化,使得很多城市學前教育的短板集中暴露,“入園難、入園貴”好長時間一直是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甚至是很多年輕的父母能否紮根城市、安心執業的一個變數。

武漢市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將幼兒園問題當作民生實事來發力推進,補短板,還歷史欠賬,以有效擴大普惠性幼兒園規模為抓手,回應老百姓“好入園、入好園”的關切。也讓我們看到,化解難題並無捷徑可走,只有實打實加快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建設更多面向大眾、方便就近、質量可靠的幼兒園,才能真正緩解矛盾,解決供需失衡,而非一味推給市場了事。

牽一髮動全身,反過來,穩一發安全身,這就是民生和國計的辯證關係,看似一個小小人兒的入學問題,背後關乎一個家庭的喜憂安定。孩子小,上幼兒園的問題一點兒不小,既是教育問題、民生問題,還是人口、人才問題,甚至關係城市治理、社會公平、城市的吸引力和發展潛力等諸多問題。“幼有所育”的深刻內涵就在於此。幼有所育,育的是人生美好和城市美好的起點,解決好幼兒園的問題,就是許一個人生和城市的美好未來。

【編輯: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