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以璇)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目前各行各業各部門都在積極規劃。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劉昌俊遞交了聯名提案,建議加快碳中和領域人才培養,建立健全碳中和領域一流課程與教材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劉昌俊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涉及的深層次基礎科學問題多、資源能源環境等各種影響機制交叉融合,各行各業在落實雙碳戰略方面存在人才準備不足、對科學問題認識不到位等問題,亟須加強教育與培訓。
為此,劉昌俊建議,在雙碳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中,必須高度重視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的交叉融合。“從事與雙碳發展戰略相關的工作,必須具備相關基礎學科知識基礎,特別是化學,還有一些涉及社會科學的工作,會用到大量數學、化學基礎知識。因此,講好雙碳故事,運用好雙碳發展契機,必須學好數理化,必須要有合適的具備一定數理化通識基礎的教材。”劉昌俊說。
鑑於雙碳戰略涉及技術門類廣、專業面多、前瞻性強,劉昌俊建議,加強對相關技術門類涉及雙碳發展的深層次科學問題的研討,集思廣益,在研討中凝練、發現重大科學問題與技術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一批高水平、經得起時間檢驗、能成為經典的教材。
此外,劉昌俊認為,與雙碳發展戰略相關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小分子,其作用機制、歷史發展、未來演變等還有很多基礎問題沒有解決,需要組織人力,儘快出版一批針對性強但又具有通識、科普性質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