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李賀 李賀為什麼叫詩鬼
將進酒李賀
《將進酒》是唐代詩人李賀所寫的一首樂府詩,共十三句。前面用了大量的詩句來描寫來宴會上美酒佳餚、輕歌曼舞之奢靡,彷彿人生之樂不過如此,最後筆鋒一轉,情緒立馬變得淒涼,以死亡來抒發人生的悲苦。
《將進酒》
全詩前九句都是對宴會場景的描寫。前三句是美酒,琉璃做的杯,琥珀色的酒,都是釀酒的槽床裡滴出來的名貴紅酒,濃紅似珠;第四句寫佳餚,煮龍肝,爆鳳髓,油脂發出的聲音彷彿是在哭泣;第五句寫裝飾,廳堂裡刺繡的羅幃簾幕,好像圍住了室內的帶著香氣的風;後四句寫音樂歌舞,吹的是龍笛,擊的是鼉鼓,歌女皓齒輕啟,舞女細腰如蜂。這大段有形有色、辭藻華麗的描寫,這場宴會就成了人間極樂一般。
後兩句解釋了宴會的原因,是春光將逝、日頭將暮,而外面院子裡桃花飄落,散了滿地,像是一場鮮紅的雨。所以其實宴會是事出無因,只是無聊而已。這兩句,尤其是“桃花亂落如紅雨”一句從感情基調上講十分淒涼,把全詩的感情從之前奢靡宴會的享樂慢慢沉了下來,畢竟時光留不住。所以人能做的就是及時行樂。最後兩句詩人勸世人還不如整天喝個酩酊大醉,反正即使是嗜酒如劉伶,死後也不過是一抔黃土,想喝也喝不到了。
全詩從前九句到後四句的情緒變化很大,最後一句更是直接使用了“墳上土”這樣的詞,是將生前的享樂與死後的悲涼形成對比。不過這生前的快樂也只是虛像,內心實質的空虛苦悶是不會少的,所以除了死後苦,生亦何歡。
苦晝短 李賀
《苦晝短》是李賀的一首歌行體詩歌。所謂歌行體,發展於漢樂府詩,篇幅和句式長短靈活自由,常常以“歌”、“行”、“歌行”為題。《苦晝短》是李賀見皇帝和朝廷百官迷信和追求長生不老而所發的諷刺之語,想象奇特、語言巧妙。
《苦晝短》
全詩可以分作三段。前十句為第一段,寫的是對時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和理解。詩人上來就勸飛逝的時光喝杯酒。他說自己不識天高地厚,但也看到了日月轉換下,人的生命在流逝。而人必須要吃東西,吃熊掌就會胖,吃蛙腿就會瘦。人是註定會死的,哪裡會有什麼神君、什麼太一?詩人沒有作答,不過也不必作答,答案自明。
接著就是第二段,既然人註定要死,那有什麼辦法消除這樣的痛苦呢?詩人在此發揮了他無邊的想象力,他借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據說天的最東邊有一棵樹,那裡有一條銜燭的神龍,因為它才有了晝夜更替。詩人表示要去斬了龍的腿,吃了它的肉,使它早上不能巡迴,晚上不能潛伏。這樣人間就沒光陰流逝,自然老人就不會死,年輕人就不會為長輩去世而哭泣。
之後則是第三段,詩人直接對求長生不老的行為進行了諷刺。道教求長生的方法就是煉丹和吞服金玉,詩人用了兩句反問表示這樣做是沒用,而且他們傳說中昇天的仙人也沒人見過。即使是像漢武帝和秦始皇這樣偉大的帝皇,在世時也求長生求成仙,可是最後還是死了埋葬,變成白骨,發出腐臭。
李賀為什麼叫詩鬼
唐朝李賀也許算不上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但他可以說是最不幸的詩人。身懷詩才卻一生不得志,27歲就早早駕鶴西去,這應該是後世被稱他為“詩鬼”的原因之一。
李賀畫像
首先,這個稱號是對李賀在詩歌方面天賦的肯定,所謂“鬼才”。據說他七歲就能寫詩,已名動京城。當時的大文學家韓愈和皇甫湜不信,就前去拜訪。於是,兩人給李賀出題,他也不緊張,拿筆就寫下了一首《高軒過》,先說兩位大人來時多麼氣派,在盛讚他們的學識和地位,最後說明自己的處境和抱負。雖然現在認定這首詩是李賀二十歲時所作,但也能說明他年少有詩才,聲名遠揚。
可惜有如此大才的李賀一生卻十分不幸,懷才不遇仕途不順,使他悲憤,二十歲就已經“一心愁謝如枯蘭”;之後妻子的早逝,又加劇了他的感傷。最終李賀只在世了27年就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李賀是極具想象力的浪漫主義派,他的詩歌常常涉及神仙和鬼怪。同樣如此寫詩的還有“詩仙”李白,與他不同的原因在於李賀詩歌的感情多是悲傷、苦悶的,這與他的境遇和性情有關。因此,李賀可以說是向死而寫詩,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間,“詩鬼”名副其實。
此外,“詩鬼”之名與李賀本人的長相大概也頗有關係。據記載,李賀長相十分奇特,也可以說是醜陋,身材纖細瘦弱,幾乎長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長像雞爪。這不像鬼,像什麼呢。
李賀名句
李賀的詩在中國古代詩壇中獨樹一幟,自成風格,他特別注重推敲錘鍊語句,又加上他奇詭無邊的想象,他的詩歌中常常有一些特別出彩的詩句,而這些流傳至今已成為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比如,“黑雲壓城城欲摧”一句,出自他的《雁門太守行》。這句寫的是敵方帶大軍前來攻城,而環境是黑雲襲來,天色昏暗,既敘事也寫景,以黑雲指敵軍,可見想象力之豐富。一個“壓”字體現出了敵軍的人多勢眾,局勢對己方不利,所以才會“城欲摧”,這個字烘托出了戰局的緊張和壓迫感,非常的巧妙。
比如,“雄雞一聲天下白”一句,出自《致酒行》。“白”字指日出後光明的景象,說的是清晨雄雞高聲一啼叫,天下就便亮了,同時這也宣告了黑夜的結束。但就全詩而言,他是在說主人的一席話如當頭棒喝,讓自己茅塞頓開。詩人寫這句是運用了象徵的手法,雄雞的啼鳴指的就是主人的勸解,而“天下白”是指自己醒悟,結束了之前因懷才不遇而生的沉鬱失意,重拾了豪情壯志。
再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他的《金銅仙人辭漢歌》。說的是上天如果和生靈一樣有感情,它也會慢慢變老。這一句雖然語言簡單,但想象之大膽奇特令人驚奇。它在李賀詩中指的是仕途不順、窮困潦倒的感傷,而後世的詩人也常常引用或化用此句,不過抒發的感情則各不相同,最為出名的就是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後一句是“人間正道是滄桑”。
李賀圖片
李賀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不論是他個人不幸的命運還是他自成風格的詩歌,都值得後世大書特書。因此,李賀的圖片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關於他的人物畫像,另一種是後世對他詩歌的書法作品。
李賀圖片
李賀的人物畫像,主要突出的就是兩點,一是他的相貌,二是他的落魄。李賀從小長相奇特,說不尊重點就是醜陋,他身材纖細瘦弱,連心眉,也就是幾乎長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長宛若雞爪。有些畫家在描繪李賀相貌時,出於對他尊重刻意沒有畫出他的這些醜陋之處,比如眉毛和手指這些細節並不明顯,不過他瘦弱的身材還是符合的。
而李賀一生失意、命途多舛,在畫像中他也常常只是破舊單薄的素衣一件,一副落魄書生相,的確很像鬼。不過落魄是在李賀相對年長以後的事,年輕成名的他還是比較有生氣的,所以畫這個時期李賀的圖片裡,他也是少年俊才的形象。此外,李賀的畫像中有不少是描繪他騎驢揹著錦囊尋詩歌靈感,可見他寫詩的這一典故流傳極廣。而李賀的畫像,也常常在留白處加上了李賀詩的書法作品,或全詩或某一兩句。
李賀的圖片裡,也有沒有繪畫只有書法的。這些書法作品,或草書、或行書、或楷書,有些是古代書法家的大作,有些是現代人的臨摹作品,水平有高下,但可以看出,都是出於對李賀本人的尊敬和對他詩歌的喜愛。
李賀字長吉
唐代詩人李賀,字長吉。這個“長”可能讀cháng,那就是在表示時間長,這個字就是希望他一生吉祥如意;如果是讀zhǎng,那可能是表示李賀是家中長子,據記載只知他有一長姐和一兄弟。無論哪種,李賀的字都是一種祝福,與他的名“賀”是相呼應的。
李賀畫像
李賀家境貧寒,等長姐出嫁後,他與兄弟二人小小年紀就只能出去謀生,不為貼補家用,為的就是果腹不餓死。他們雖然落魄但曾經是個貴族,他的祖先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鄭王李亮。因此,李賀有著李唐宗室的高貴血統,他也一直以此為傲,在詩中提到自己是“唐諸王孫”。
如此的家室背景,因此父母給李賀取字“長吉”就是對他一生的祝願,既是希望他可以長命百歲、一生平安,不像小時候這樣清苦,也是希望天資聰穎的李賀可以振興家族。
古代男子弱冠即二十歲成年時取字,最早開始於商朝,盛行於周朝,後來被當作一種禮俗傳承下來。雖然也有提前取字的例子,但大多按照這一習俗來辦。而據記載,李賀尚未弱冠,父親就已去世,他也是為此服喪三年才延誤了科舉。由此看來,李賀的字“長吉”應該不是他父親所取,有可能是他自己取的或者是他的某一位師長所取。
可惜,“長吉”這樣美好的祝願最後沒有在李賀身上實現。他短短二十七歲的生命一點也不長,期間仕途不順、妻子早亡、抑鬱成疾等等遭遇都是如此的不幸,一點也不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