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國家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提出“教育是百年大計“,因此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大業,如今中國已經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大學和大學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要知道在民國時期,大學生數量鳳毛麟角,那麼民國大學門檻到底有多高呢?
民國青年如果想要上大學,需要經歷多個步驟,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首先要高中畢業,如果學業有成,就能選擇想要就讀的大學,與現代大學生入學相比,民國考大學簡單很多,只要拿著畢業證書、個人免冠照報名,經過一場筆試和一場面世以後,如果符合條件就有資格進入大學。這些只是上大學敲門磚,辦完手續以後還需要最後一個步驟,那就是繳納學費。
那麼民國大學入學前需要繳納多少報名費呢?在抗戰爆發前後,普通大學報名費最多為五塊大洋,最少為三塊大洋,一旦繳納費用以後,立刻就能領到志願表,填寫真實姓名、年齡、地址、報考專業,透過嚴格體檢以後,就能參加筆試和麵試,全部合格以後就是一名準大學生了,但是如果沒有透過考試,就會失去入學資格,即便失敗以後也不會退還報名費。
1931年7月6日至8日,民國最出色的院校中央大學舉行入學考試,很多考生前往參加考試,很多人學生一旦失敗之後,會急忙參加其他院校考試,因為時間並不衝突,這也是民國大學的一大特點,考試時間不同,也就給更多的考生機會,但同樣他們的所承受得負擔也就越大,除了要付出大量報名費以外,他們去各地學校路費、住宿費等,還需要花很多錢財。
以上所有條件全部符合以後,被大學錄取以後,就要準備繳納學費,民國時期大學學費十分昂貴,絲毫不比如今大學學費要少,北洋政府時期,公立大學一年學費最少也要40大洋,如果是私立大學,那麼學費將會更加昂貴,學費最昂貴的大學為同濟大學,費用為200塊大洋,要知道當時百姓一年到頭也僅能攢到幾個大洋,這些學費幾乎是普通人半輩子的積蓄。
要知道民國時期普通大學環境十分差,六人一件宿舍,冬季沒有配備任何取暖裝置,也沒有其他設施,只有外國教會大學條件稍好,但卻更加昂貴。
民國大學門檻不高,但是入學費用卻很高,大部分人都難以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