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如今最熱門的八卦新聞中你看過哪個呢?又最喜歡哪個呢?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我們的人生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出現,讓我們後悔不已,恨不得時光倒流
項羽是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人,司馬遷編撰《史記》時,這種矛盾尤為突出。《史記》用“本紀”的方式記錄了三皇五帝和秦皇漢武這樣的帝王群體,按說,項羽兵敗自刎,依照“成王敗寇”的理論,項羽是沒資格被編入《史記》的,更何況,司馬遷處於漢代,與項羽之間淵源太深,漢室皇族更不希望項羽得到認可。
那司馬遷為什麼還堅持將項羽編入《史記》呢?這並非是個人的英雄崇拜,而是項羽在滅秦的過程中實在太過重要,“西楚霸王”雖然沒有稱王稱帝,但他曾經掌控天下、分封十八路諸侯,相當於在執行帝王的權利,所以,司馬遷認為項羽在《史記》中應該有他的一席之地。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司馬遷將項羽編入《史記》是對項羽的高度認可,但是,項羽有許多固有優勢的同時,也有著太多的缺陷,任由人才外流就是他的致命傷,韓信、張良不都是他拱手讓給劉邦的嗎?
項羽起事之後、乃至與劉邦之間的恩恩怨怨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咱們今天要討論的是殷通之死、以及項梁和項羽在此事中展現出來的、令人不齒的一面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項梁和項羽是楚國人,項梁乃是項羽的叔叔。如果略懂戰國曆史就會知道,楚國曾經出過一名大將項燕,秦始皇派李信率大軍顛覆楚國時,項燕將20萬秦軍殺的只剩下7萬人。只不過,後來秦始皇將主帥換為王翦之後,項燕就沒能抵禦秦國的大軍,最終項燕自殺、楚國被滅。而項燕就是項梁的父親
楚國被滅後,項燕帶著項羽顛沛流離,在吳中遇到許多曾經受過項加恩惠的官員,這才定居下來。他們時刻不忘家仇國恨,利用自己在當地的影響暗中組織反秦勢力。其實,當時懷有這種心態的又何止項梁他們,秦滅六國,六國存活下來的人都在集結力量準備推翻秦朝,可以說,全國到處都是濃濃的火藥味,只需要一點火苗,就能將其徹底點燃。很快,這個“火苗”就出現了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這次起義的最大影響就是引發了連鎖反應,各地農民紛紛加入到起義中去。面對這場動盪,秦二世和趙高下發命令,要各地郡縣做好鎮壓起義軍的準備,這道命令也發到了會稽郡太守殷通的手裡
殷通很有頭腦,他接到命令後的第一反應不是準備鎮壓,而是對局勢進行了判斷。一方面,各地起義已經呈燎原之勢,他害怕自己不抵起義軍;另一方面,當時起義軍對付秦朝官吏的方法只有一個: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有了這兩方面的考慮,殷通就打算順應趨勢、成為會稽郡的第一支起義軍。萬一起義軍坐大,他還能為自己謀得一個官職。會稽郡當時沒有起義軍,這並非是會稽郡的百姓沒有反心,而是各地起義的訊息沒有傳到這裡。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殷通有了這個打算之後,他率先找的就是項梁,從這個動作來看,他與項梁的交情一定匪淺,不然,這種謀反之事他也不敢對項梁和盤托出;另外,雖然他嘴上從未批評過項梁和項羽的謀反行為,但並不表示他對這件事毫無所知。他找項梁,可能就是看到項梁等人的謀反意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當他把準備起義的主意告訴項梁之後,項梁——這位他視為“知己”的人,竟然讓項羽將他殺害,而項梁和項羽也就成為會稽郡的第一支起義隊伍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項梁和項羽的這個行為被很多史家所鄙夷,因為殷通既沒有傷害他們的意思,也沒有阻擾他們的念頭,反而是力挺起義,以他太守的權力,要軍隊有軍隊、要通融有通融,有他相助,也許會事半功倍,可為什麼項梁叔侄一定要將殷通殺死呢?這可能有三方面的考慮:
其一:收買人心
秦朝末年,地方官吏腐敗,而且還是秦朝暴政的直接實施者,因此,百姓對他們的痛恨十分嚴重。項梁平日與殷通交往頻繁,百姓看在眼裡,如果項梁不殺殷通,可能會被百姓認為是一丘之貉,從而失去百姓的擁戴和支援,這對於有著長遠謀劃的項梁叔侄來說絕對不利,因此,他們利用殺害殷通來挽回、和收買人心;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其二:擴大項氏一族的影響力
倘若項梁叔侄沒有殺害殷通,那會是什麼樣的情形?項梁叔侄屁顛屁顛跟在殷通後面,指南打南、指北打北,可最終成就的只有殷通一人。
現在他們殺死郡守,揭竿而起,以項氏一族在楚國的影響力,必定能收穫一大批的追隨者,項氏一族的影響力將空前高漲。這份家族榮譽也應該是項梁叔侄考慮的一部分;
其三:先聲奪人
前面說了,會稽郡沒有農民起義,但是,郡內的反秦情緒已經達到了“爆點”,誰能成為第一個站出來的人,就能得到會稽郡百姓的支援,站在制高點。項梁叔侄怎會將這一優勢拱手相讓呢?
果不其然,東陽縣近2萬人的起義隊伍在獲悉項梁殺了郡守殷通之後就毅然來投,大大增加了項梁和項羽的實力;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殷通在起義前之所以知會項梁,無非是想借助項梁在當地的影響力,但殷通並沒有傷害項梁或項羽的心思,可誰也想不到,項梁叔侄竟然如此冷酷。史書中記載此事時也不乏批判之詞,認為項梁叔侄是“背信棄義”,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又有誰會在意一個秦朝官吏的死呢?殷通之死只是為項梁叔侄的崛起做了鋪墊而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82 字。

轉載請註明: 項梁和項羽起事之初,為何要背信棄義殺死郡守殷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