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城市格局和中國頗有幾分相似,全國最重要的兩個城市分別是南邊的胡志明市和北邊的河內,這一個是越南第一大城,經濟中心;另一個是首都,政治中心。就地位來說,有點像中國的上海和北京,當然,這只是打個比方,越南的規模畢竟比中國小太多,就產值來說估計全國都不到中國一個大城市。
那麼,越南第三大城市是哪裡呢?越南的第三大城市是海防,這個城市在越南是什麼地位呢?這麼說吧,如果用中國的城市類比的話,海防應該類似越南的“天津”。
海防地理位置
海防不在南邊,而是在北邊,海防市位於紅河三角洲上,西距首都河內僅104公里,海防是港口城市,而且是北方最大港口,海防除了陸地部分外,還包括一部分海島,如白龍尾島和葛婆島等等,有100多公里的海岸線。現在海防規模僅次於河內和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三大城和越南北部的第二大工業中心,人口180多萬。
海防和河內的關係極像天津和北京,海防一開始並不是個大城市,僅僅是個人口只有幾百人的小漁村,甚至沒有“海防”這個名字,現在的海防地區分屬不同的縣管轄。
越南嗣德二十三年(1870年),阮朝為開拓對外貿易,在此建設碼頭,設立商館,並設海陽商政衙管理商貿事務,並建立兵站,執行海邊防務,這便是“海防”名稱的來源,一聽就知道是一個軍事要塞一樣的地方。
現在海防對於越南北部地區的經濟有著重要的地位,海防港口是越南北方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不過,這地方運氣不好,沒發展幾年就遇到世界級的災難,1881年發生著名的海防颱風,據說越南海防地區最多有28萬人死亡(這個數字不一定準確,統計的有15萬,30萬等不同說法),此前菲律賓先有2萬人喪生。
近代的時候,越南已經事實上論文法國殖民地,但阮朝朝廷得以保留,同慶二年(1887年)十一月,阮朝朝廷增設海陽海防衙,並將建瑞府宜陽縣、安老縣、安陽縣劃歸海防衙管轄,此為海防建省建市先聲,法國殖民政府直接將海防衙視作“Province de Haiphong”(海防省)。於是“海防”成為正式地名。
外國侵略者要港口,所以越南除了首都河內外,幾個大城市,胡志明市、海防、峴港都是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同慶三年(1888年),阮朝朝廷正式將河內、海防、峴港割讓給法國。同年,法國殖民當局簽署命令,設立河內市、海防市和峴港市。
此後,隨著殖民勢力深入,海防城市不斷擴張,成泰四年(1892年),海陽省水源縣劃歸海防衙管轄。次年(1893年)七月,阮朝朝廷再將先朗縣和荊門府金城縣劃歸海防衙(金城後又劃回),並正式將海防衙改設為海防省,設巡撫、按察使和商辦各一名。
19-20世紀,海防被法國人建設成為商貿及金融中心,海防後來漸漸發展成較大的港口城市,也正是因此,1945年八月革命後,越南民主共和國將海防市定為7個圻轄市之一。後來,北越勢力和南越——法國勢力開戰了,不過,在這之前,中國軍隊已經在海防狠狠教訓過強行登陸的法軍(二戰後按照規定,越南北部地區日軍向中國軍隊投降),但是法軍後來非要在海防強行登陸,於是就被這裡的雲南兵打了一頓,甚至,當地一些投降的日軍戰俘也配合國軍痛打法軍,後來法軍灰頭土臉上岸認慫,中國軍隊此戰中擊斃法國30餘人,打傷上百人。這一仗發生在1946年3月9日。
中國軍隊是打過法國軍艦的,還打贏了
後來中國因國內原因,無心管理越南事務,國民政府把撤回國內,把這裡讓給了法國,法國殖民勢力捲土重來,和越南獨立人士發生衝突,法軍攻破海防後,1946年11月23日,竟喪心病狂炮轟海防市區,釀成慘案,越南無辜百姓死傷5000多人,極為暴虐,海防城市也受到了巨大破壞。
1955年5月13日,越南軍隊戰士接管海防市,1955年5月15日,最後法國士兵從海防退出,海防解放。
越南戰爭時期,海防也發生過一次著名戰事:1972年“獅穴”作戰,美國海軍為了破壞北越軍隊的南進,利用艦炮大規模轟擊海防軍事設施,取得成功。
海防後來在北越建制內不斷擴張,1975年越南統一後這個程序仍然在繼續,到了現在,海防的面積已經擴張到1,561.8 平方公里,是越南五大中央直轄市之一。
越南五個中央直轄市,從北到南分別是河內、海防、峴港、胡志明市、芹苴
畢竟在越南,海防算是算是不錯的城市,又沿海,而且靠近首都,所以海防的經濟在越南還是相對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