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是蜀漢的轉折點,在此之前蜀漢剛打完漢中之戰,曹操的戰略全面收縮。儘管江東趁機奪走荊州,但劉備在荊州經營了幾年時間,各個郡城計程車族都支援他,東吳在荊州不得人心,很難對荊州進行長久統治。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不論兵力還是士氣或者是各方面條件都優於吳軍,在這麼一個必勝的情況下竟然打輸了,而且輸得很慘!以至於戰後第二年劉備鬱鬱而終,蜀漢開始走下坡路。
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實夷陵之戰後蜀漢還有一次翻盤的機會,但因為諸葛亮太謹慎只能錯失。以至於諸葛亮離世後蜀漢也隨之滅亡。
拒絕子午谷奇謀
這個機會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發動最後一次北伐戰役時以魏延為副帥,共領10萬大軍出兵祁山。司馬懿知曉後同樣率領十萬步騎出長安,在隴西南部紮營。兩軍交戰初期蜀軍的諸葛連弩對魏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司馬懿認為諸葛亮有備而來,特意遣部隊到渭水河邊紮營,修建各種防禦工事抵禦蜀軍。
此時有情報傳來長安防守空虛的訊息,魏延建議可以讓蜀軍到魏軍的對岸紮營,目的牽制住司馬懿大軍,自己偷偷帶著5000精兵和10天的糧食從漢中地區走子午谷奇襲長安。司馬懿初來乍到肯定不知道子午谷,魏軍也不可能發現少了5000人。只要自己拿下長安之後就可以斷了魏軍的糧道,屆時諸葛亮就可以正面殲滅、招攬魏軍。
魏延這個計劃不可謂不大膽,因為長安是一座堅城,單靠5000精兵能不能拿下來是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二個沒有誰敢保證長安必定防守空虛,諸葛亮甚至懷疑這是司馬懿故意放出來的訊息,目的吸引諸葛亮攻擊長安然後半路截殺。最終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而是自己制定了上方谷計劃。被拒絕的魏延很不服氣,甚至對身邊人說諸葛亮不懂兵法,主帥應該由自己來當。
被司馬懿耗死
諸葛亮的上方谷計劃其實也沒有多大效益,蜀軍多次邀戰、罵戰魏軍,雖然成功激怒了魏軍,但因為司馬懿的壓制沒人敢出戰。隨後諸葛亮很巧妙地讓蜀軍運輸部隊被劫走,順便洩露自己埋伏在上方谷的訊息。魏軍早已經一肚子火,司馬昭得知訊息後瞞著司馬懿親自帶兵出戰上方谷,司馬懿得知訊息後大驚中計,果斷帶著2萬騎兵追司馬昭。
司馬昭大軍剛進入上方谷司馬懿隨後而至,還沒等司馬懿罵司馬昭,早已等候多時的諸葛亮下令封住谷口然後放火。谷內事先投放了很多枯葉、幹木等易燃品,再加上蜀軍的火箭、火油助攻,頃刻間谷底燃起熊熊大火,不少士兵當場被燒死。司馬懿父子傻眼了,想指揮士兵突圍但沒人願意聽他的,絕望的司馬懿甚至要拔劍自刎。
就在這時候突然天降大雨救了魏軍,諸葛亮不信邪命人果斷朝谷底射亂箭,企圖最大限度殺傷魏軍。司馬懿快人一步命人擺出龜陣,一隊接著一隊逃離戰場。諸葛亮見狀不由仰天長嘆,隨即吐血暈了過去。
當諸葛亮再次醒來時已經過了7日,勉強打起精神派蜀軍去邀戰,但這一次魏軍沒人吭聲也沒人回應,只是靜靜地掛出了免戰牌。假如魏軍願意出戰,那蜀軍憑藉強悍的戰鬥力和精良的裝備或許可以擊敗魏軍,但免戰讓諸葛亮無計可施,再加上積勞成疾多年,終於累死在五丈原。
奇謀其實大有作為
假如諸葛亮使用魏延的策略,蜀漢實際上是可以翻盤的。長安防禦的空虛的情報的確是真的,而且長安的守將叫做夏侯楙,他雖然出身名門但實際上是一個酒囊飯袋,曹叡派他到長安目的是監視司馬懿。夏侯楙哪裡是司馬懿的對手,被司馬懿忽悠得找不著北,連司馬懿做什麼都不清楚。當司馬懿領兵出征後在長安夜夜笙歌,也不視察軍備更不巡視城防,當時的長安更像一座沒有駐防的城池。
而魏延不同,魏延是真正意義上身經百戰的將領,自投奔劉備之後作戰鮮有敗績,哪怕漢中之戰面對夏侯淵指揮的虎豹騎,又或者是數倍於己的敵軍,魏延都能夠輕易化解。後來魏延成為漢中太守時手上僅有3萬兵馬,駐防期間曹魏多次率10萬大軍攻打漢中都沒有討到便宜,甚至還在漢中西南殲滅2萬魏軍。單單就魏延的軍事能力而言,整個集團內除了關羽和馬超之外,就數魏延最強。
而且此時東吳已經攻打曹魏的淮南地區,魏明帝曹叡從司隸戰區抽調了6萬兵馬支援壽春,整個司隸地區實際上僅有洛陽的1萬守軍而已。魏延兵臨長安城下,哪怕曹叡提前收到訊息也沒有力量支援長安。司馬懿的10萬大軍又被諸葛亮牽制,夏侯楙這個草包拿什麼來擋住魏延的虎狼之師?結果只能是魏延順利攻下長安然後斷了司馬懿的糧道。此時司馬懿面臨兩種選擇,第一種是領兵攻打長安然後被魏延、諸葛亮兩面夾擊,魏軍有很大可能被殲滅。第二種是果斷帶兵進入西涼地區,獲取充分補給後重新找機會反攻諸葛亮。但那個時候蜀漢已經掌控關中地區,天下格局又不一樣了。
小結
諸葛亮固然很有能力,但實際上治理國家才是他的強項,排兵佈陣、指揮部隊作戰對於他來說並不擅長。而魏延身經百戰又有很強的進取心,而且還在漢中經營十幾年,早對這個地方瞭如指掌。平心而論,魏延比諸葛亮更適合做北伐統帥,假如由魏延領導北伐,或許歷史上的北伐戰役將會更精彩。
只可惜蜀漢選擇了諸葛亮,歷史也選擇了諸葛亮。蜀漢因為他可以續命幾十年,但也因為他失去了最後一次翻盤的可能。不知道這到底是蜀漢的幸運,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