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生長所必須的,應該就是水分了,而下山樁採掘回來進行栽植或移植時,所做的那些纏膜、套袋、打圍、高培土、纏草繩等,就是為了幫助植株保水所施加的外部手段,這些技巧具體該怎麼操作,優劣勢在哪,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部分的內容。
我們都知道,枝幹和葉片在太陽下都會發生蒸騰,當樹體的水分被蒸發後,根莖就會把下面的水分往上輸送。而下山樁通常根莖都是被嚴重損害的,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得很大,只要上半部的水分蒸發大於水分的供給和輸送,此樹肯定缺水而死。
這就用到上述的辦法了,都可以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纏膜和套袋的作用更強些,它們會形成一個封閉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下,蒸騰作用是沒有辦法進行的,水分全在密封的環境中,下山樁的內部水分迴圈可以讓它在不考慮蒸騰的前提下,發芽、生根、存活。
套袋和纏膜也是各有優劣的,套袋的密閉效果沒有纏膜好,還是有一定的空間的,那麼,環境的溼度就會小一些,而纏膜因為空間更密閉,水分蒸發更低。只要處理得好,2種方法都是很不錯的有效的。
樁材的大小算是對2種方法的一個取捨了,小的用套袋,大的纏膜,畢竟樁材太大,套袋是做不了的,勉強套上去,密閉空間也形成不了,肯定會漏氣。但套袋比纏膜方便管理,對後續的觀察和發芽後的處理都比纏膜方便。
打圍,主要用在提根樁材的一種輔助手段,幫助鎖住水分,增加吸收水分的部分,減少蒸騰的部分,但說效果的話,肯定比不上纏膜和套袋,但也有自己的優點,那就是不怕環境的高溫高溼等。
因為前2種方法是密封環境,假如長時間處於高溫高溼,而殺菌工作不到位的話,好好的樁材可能就因此毀了,而打圍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它非常的透氣。
高培土,算是一種低配的打圍,不借助輔助材料,直接在樁材根部堆高基質土即可,纏草繩可以減少蒸騰和保溼、鎖水,這些措施最終都是一個目的,讓脆弱的下山樁的蒸騰和吸收水分這塊要達到一定的平衡,就是滿足水分的消耗和供給。
而下山樁在使用前面的這些辦法之外,還要根據樹種對枝條和葉片進行修剪,選擇背風、遮蔭的地方進行栽植養護,都是減少水分流失的方法,畢竟纏膜和套袋這2種最有效的鎖水方法在高溫季節是不能使用的。
而使用了纏膜或套袋輔助下山樁生長成活後,不能直接取下,會讓原來達到平衡狀態的水分消耗和供給,瞬間被打破。導致根部發育不健全的下山樁,水分供給跟不上,就會回芽。雖然回芽是樹木的一種自我保護,本能反應。
但積蓄的養分就會消耗掉,而下次萌芽,就需要重新積蓄養分,再次發芽所帶來的風險是幾何方式的遞增的,就算生命力很強盛的下山樁,幾次回芽,足以要了它的命。
具體該怎麼拆除薄膜和袋子呢?我們最先拆除部分纏膜或在袋子上開些孔洞,繼續去觀察,如果新生的嫩芽不受影響,那麼第二天可繼續增大拆除,如果大仙嫩芽有點發蔫,但第二天又恢復正常,也是安全的,那麼我們就繼續拆除纏膜和袋子,再適量地增加光照、減少澆水,循序漸進,直到最後恢復正常養護即可。
整個的拆除過程,就是樁材根部吸收供應水分和上部消耗水分達到平衡的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減少澆水,是為了讓根部加快生長髮育的必要手段,記住,是減少,不是不澆。
我是@花房姑娘娟子,今天好像寫得有點亂,重感冒,不在狀態,各位看官都擔待。最後,要個關注,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