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是俠客們的天下,朝堂之上就是大臣們的地盤。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之上肯定少不了爭鬥;朝堂之上也是如此,各朝各代的皇帝對於朝臣之間的結黨營私、黨派之爭是非常的厭惡的。
黨派之爭搞不好是會亡國的,比如說唐朝末期的牛李黨爭、宋朝的新舊黨爭以及明代的東林黨爭。不過有時候的黨派爭端是由皇帝一手促成的,主要是為了朝臣之間的相互制衡,這樣皇帝的位置才能夠坐穩。
我們都知道千古一帝康熙,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在統治前期的時候,地位並不穩固,不僅有鰲拜這個威脅,還有一些外部的威脅,所以當時有一個很重要的朝臣叫做索額圖,他幫助康熙擒了鰲拜,平定了三藩以及收復臺灣、征討準噶爾丹,在這個過程當中,索額圖的權力就越來越大。
索額圖本來家中就有權有勢,再加上他有能力,官位也很高,不過幾年的時間,索額圖身邊就聚攏了一批以索額圖為首的朝臣,被稱為“索黨”。一旦有了權勢和自己的勢力,在朝堂之上就會與康熙形成對峙的局面,這樣一來,肯定會讓康熙很不樂意,畢竟皇帝還是想要將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於是,為了能夠制衡住索黨,康熙就扶植了另一個黨派,那就是“明黨”,明黨的頭目是誰呢?是一個叫做納蘭明珠的人。
納蘭明珠是葉赫那拉氏的人,他娶得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按照輩分上算起來,他是康熙的堂姑父。納蘭明珠其實在順治年間的時候就已經當了官,但是官位並不是很大,但是之後在朝堂上議論削藩事情的時候,納蘭明珠就發現皇上並不待見索額圖一行人,於是就站出來支援皇上削藩,從這之後,就被康熙重用,僅三年的時間,就升到了大學士的位置。
兩個人的勢力就這樣一天天的大了起來,在朝中不斷的發展自己的黨羽,兩個人在朝堂之上自然也就到了不相容的地步,康熙對於這樣的事情當然是樂見其成的,於是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直到他們二人因為黨派之爭的較量牽涉到了皇儲,引發康熙震怒,索額圖和納蘭明珠紛紛被罷黜,成了階下囚。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的九子奪嫡是一件大事,索額圖的太子的叔外公,等到皇帝駕崩之後,肯定是會繼任皇位的,索額圖沒道理不站在太子這一邊。納蘭明珠見狀,總要給索額圖添點堵不是?於是就站在了與葉赫那拉氏沾親帶故的皇長子一派看,這樣可不動了康熙的底線了,就對二人起了殺心。
在康熙二十六年冬天的時候,直隸巡撫于成龍(小於成龍)向康熙皇帝秘密上奏,說官位已經被納蘭明珠和餘國柱賣完,康熙皇帝聽見這樣的訊息,就問高士奇:“為什麼沒有人彈劾?”高士奇回答說:“誰人不怕死?”
時隔一年,御史郭琇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康熙皇帝為了打擊“明黨”,就將納蘭明珠罷官,打入了死牢。
納蘭明珠在進入了死牢之後,在自己的夫人過來看自己的時候,讓自己的夫人帶出去一句話,“趕緊找人說我要謀反”,謀反是一件大事,這樣的話若是傳到了康熙皇帝的耳中,肯定是要徹查的,這樣跟自己同氣連枝的官員一個都跑不掉,只能想辦法將將自己救出來。
最後,納蘭明珠被康熙皇帝放出來,並且跟隨康熙皇帝去征討準噶爾丹,之後就被康熙放到了一個不鹹不淡的位置上繼續做了20年的官,直到1708年的時候病逝。
但是納蘭明珠的死對頭就沒有這份好運氣了,因為皇太子不爭氣,多次被康熙帝訓斥,不久之後,太子被廢,索額圖的一眾黨羽之間又出現叛徒,索額圖因為“參與皇太子之爭”被殺,他的其他部下也是被殺的殺,被流放的流放。
在這場黨權之爭中,最大的贏家是康熙皇帝,納蘭明珠是皇帝一手扶植起來的棋子,在發揮到最後,沒有利用價值甚至威脅到康熙皇帝的時候,就會被皇帝連根拔起,而對於索額圖,則是將皇帝心中多年的威脅去除了。
不過,好歹納蘭明珠將自己的性命保住了,這樣的結局似乎是納蘭明珠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