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對很多學子,尤其是文科生來說是一座難以攀登的險峰,它是一門深奧艱澀的學問。但在擅長數學的人眼裡,數字就像是最美妙的音符,讓他們沉醉其中不可自拔。陳景潤就是這樣一個熱愛數學的人,他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做出了享譽國際的重大貢獻。
陳景潤在1933年出生於福建福州,他自小就對數字很感興趣,1950年還在讀高三的陳景潤就提前以優異的成績提前考入了廈門大學數理系,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北京第四中學任教。一年後,他又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數學方面的深入研究。
1966年,陳景潤髮表了《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但他並未停下學習研究的腳步,而是繼續攻克進一步的高峰。進行數學研究時,他夙興夜寐、廢寢忘食,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被人們稱為“痴人”和“數學怪才”。
1973年,潛心研究了7年後,陳景潤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佈的數值結果,並將其發表在《中國科學》雜誌上,當即在數學界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他的研究成果被稱為“陳氏定理”,被全世界公認為是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陳景潤一心撲在數學上,自己的私人感情則是一片空白,然而4年後,年近半百的陳景潤終於遇到了自己的真愛。當時他因為生病,住進了北京解放軍309醫院,他未來的妻子由昆就是醫院中的醫師。陳景潤住院後,醫院的醫生護士無不關心這位偉大的數學家,由昆也是如此。
她第一次見到陳景潤,本來遠遠地不敢打擾,但陳景潤卻很親切地和她打招呼,請她進來交談。原來陳景潤對美麗的由昆一見鍾情,前半生他從未對任何人有過這種感覺,也不知該如何追求由昆,只會用最真摯的話語告訴她:我想過了,如果你不同意和我在一起,那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和別人結婚了。
本來對愛情沒有期待,遇見了你才想要組建一個家庭。這樣獨一無二的情感自然感動了由昆,她和陳景潤在1980年舉行了婚禮,第二年兒子就來到了世上。陳景潤感念妻子十月懷胎孕育孩子的辛苦,提議讓孩子跟著母親姓,但由昆不同意。最後兒子取名“陳由偉”,由父母的姓共同構成,也代表了陳景潤和由昆對他共同的期盼。
陳由偉從小在學術氛圍濃郁的家庭長大,性格沉穩,努力上進,夫妻倆很是欣慰。但在他15歲的時候,年僅63歲的陳景潤因病去世,只剩下由昆獨自教育孩子。為了不辜負丈夫的期待,由昆對陳由偉的學業以及人品的教誨十分上心,小小年紀的陳由偉就已經是個很有主見的“小大人”了。
高中時,陳由偉選擇了文科,之後到了加拿大留學。在加拿大他又自學了應用數學,最後轉到了數學系。陳由偉知道,父親的心願是讓他也能學好數學,而他也沒有辜負陳景潤的期望,在數學方面越學越深入,最後拿到了數學專業的碩士學位。
現在陳由偉自己創業開了一家醫療公司,他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都不對外說自己是陳景潤的兒子。陳由偉說,他不想靠父親的光環生活,只想依靠智慧和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