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臨終前,為何讓兒子把一本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子孫不能看

劉伯溫原本在元朝做官,可當時元朝腐敗昏聵,他一氣之下,選擇辭官還鄉。後來,劉伯溫到深山隱居,漸漸和一些世外高人有了交集,他也變為別人口中的“世外高人”。

於是,朱元璋也聽說了此人,傳說他能夠窺探天機,預知未來。朱元璋正在打天下,剛好需要這樣的人協助,就將劉伯溫請到應天,委任他為謀臣。劉伯溫為朱元璋分析了天下局勢,並向其提出一些建議,朱元璋全部採納。

在劉伯溫等謀臣,以及一眾得力武將的幫助下,最終朱元璋成功奪得天下,建立了明朝。可當皇位坐穩後,朱元璋卻開始不放心這些功臣,想方設法要打擊他們。在眾多功臣裡,朱元璋率先從丞相下手。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讓兒子把一本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子孫不能看
朱元璋拿丞相開刀,其實就是想集中皇權,所以在這種大事上,他也詢問過劉伯溫的意見。之所以要問劉伯溫,是因為他能“窺破天機”,因此劉伯溫的意見,就代表著“天意”。
當丞相是李善長的時候,朱元璋就問過劉伯溫的意見,結果劉伯溫建議不要撤換李善長。不過朱元璋並沒有聽“天意”,後來還是把李善長給換了。之後,他又問劉伯溫,胡惟庸、楊憲、汪廣洋三人中,誰最適合做丞相。

沒想到劉伯溫卻說,楊憲雖有當丞相的才能,卻沒有丞相應有的氣量。汪廣洋比楊憲的氣量還要狹窄。至於胡惟庸,劉伯溫將丞相比喻成駕車的馬,他說胡惟庸當丞相的話,恐怕只會將馬車弄翻。如此一來,他便將三個人都得罪了。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讓兒子把一本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子孫不能看
朱元璋一聽,既然這些人都不適合當丞相,就提議讓劉伯溫來當,結果劉伯溫還是拒絕。其實劉伯溫這樣做,正是因為他看出了,朱元璋非常不滿丞相這一職位。他知道誰要是坐上這個位置,將來必定凶多吉少。後來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這幾個被朱元璋看中的丞相人選,最後都沒有善終。

當然,劉伯溫也知道,自己如此明白皇帝的心意,本身就是一件危險的事。就算剛開始皇帝信任他,可時間一久,特別是朱元璋的皇位越坐越穩,皇權越來越集中,那麼他就顯得可有可無了。到時候,他也是會被清算的那一個。於是,劉伯溫選擇辭官歸隱。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讓兒子把一本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子孫不能看
劉伯溫本以為辭官不再過問政事,自己也就安全了,誰知朱元璋還是不放心他。當他生病的時候,胡惟庸帶御醫來探望他,結果吃了藥病情更加嚴重了。
劉伯溫抱病去見朱元璋,告訴他胡惟庸曾帶著御醫來探病,而自己吃了藥以後更加嚴重的事情。誰知朱元璋聽後,只是輕描淡寫安慰了幾句。劉伯溫這才知道,真正要他死的不是胡惟庸,而是朱元璋,他便只能認命。

於是,在臨終前,劉伯溫叫來兩個兒子,他讓大兒子把一本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子孫不能看。《明史》記載:“疾篤,以《天文書》授子璉曰:‘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讓兒子把一本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子孫不能看
透過史料記載得知,劉伯溫讓大兒子劉璉,把一本《天文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不能讓子孫後代學習書中內容。為何劉伯溫要這樣做呢?

他讓兒子把《天文書》交給朱元璋,並且不準子孫看,是在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已用平生所學去輔佐他,絲毫沒有保留。而且自己的子孫不會學習這類知識,他們會成為很普通的人。這樣的人,對朱元璋是沒有威脅的,沒有威脅,也就保住了命。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讓兒子把一本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子孫不能看
劉伯溫可謂是真正做到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當胡惟庸還沉浸在當丞相的喜悅中時,劉伯溫就早已預知到,他遲早會敗。因為在交代完大兒子劉璉,讓他將《天文書》交給朱元璋後,劉伯溫又對次子劉璟說了一些話。同時他告訴劉璟,如今胡惟庸還在,這些話說了也沒用,等哪天胡惟庸敗了,再將這些話稟告給朱元璋。
果然,沒過幾年,胡惟庸就倒臺了。他被誅殺之後,朱元璋借題發揮,開始大肆清算功臣,最終受牽連者多達上萬人。不僅是胡惟庸,連之前提到的李善長、楊憲、汪廣洋等人,都無一善終。
(參考文獻《明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27 字。

轉載請註明: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讓兒子把一本書交給朱元璋,還叮囑子孫不能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