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4000萬學生受益,這錢花得值: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10週年調查

4000萬學生受益,這錢花得值: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10週年調查


半月談記者 駱飛


從“雞蛋牛奶加餐”到“校校有食堂”,10年來,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下稱“營養餐”)覆蓋29個省份1762個縣,惠及學生4060.82萬人。如今,這一政策,正由讓學生“吃得飽”向“吃得營養”邁進。


半月談丨4000萬學生受益,這錢花得值: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10週年調查

小學生在食堂展示營養午餐 楊楹 攝


從“黃豆蒸飯”到“頓頓有肉”


10年前,一些學生體質瘦弱、營養不良的情況,讓在貴州省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鄉花溪小學從教的陳安貴揪心。“那時鄉里孩子吃午飯沒有保障,有的用辣椒拌飯吃,有的燒土豆充飢。”如今擔任花溪小學校長的陳安貴回憶。


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三隻羊鄉,“黃豆蒸飯”是10年前孩子們常見的午飯。那時,三隻羊小學學生平均身高和體重均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如今,營養餐帶來鉅變。半月談記者在貴州農村中小學走訪瞭解到,最初的“雞蛋牛奶加餐”已被“食堂供餐”所替代,絕大多數學校食堂設施齊備,米油果蔬統一配送,頓頓有肉、葷素搭配成營養餐標配。


“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貴州農村孩子的體質發生明顯變化。貴州省衛健委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從2013年到2020年,6~12歲兒童青少年的身高、體重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中小學生貧血率均大大下降。


從“加餐”到“正餐”,從中央財政每餐每人補助4元到不少地區探索“4+X”提標……10年來,營養餐成效顯著。


多措並舉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實施營養餐的同時,各地非常重視食品安全、資金安全等問題。


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行政中心的教育系統影片指揮中心,半月談記者看到,影片實時監控全縣所有實施營養餐的學校食堂,工人操作、食材儲藏、保管留樣等全過程透明。


正安縣教育局負責營養餐的工作人員介紹,縣裡一方面對營養餐專項資金一律實行“校財局管”,學校“見賬不見錢”;另一方面,對所有食材實行統招、統購、統配、統送,守護孩子“舌尖上的安全”。


2020年以來,貴州校園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99.5%;學生集體用餐配送企業“網際網路+明廚亮灶”覆蓋率達94.3%。除了完善工作制度和硬體設施,一些地方還積極探索引入資訊化技術,加強營養餐管理。如貴州省銅仁市推出“學生營養餐智慧雲”平臺,學校可以在手機終端上實現食堂管理、食材採購等。


在甘肅、廣西等地,政府對學生營養餐食材實行“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管理,部分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實行生鮮食品定點採購。基層教育人士認為,政府“包辦”食材能最大限度為學生營養餐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來源。


營養餐仍需做“加法”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由於多年補助偏低、物價人工不斷上漲,地方政府和學校投入壓力增大,一些經濟落後地區出現營養餐執行費用擠佔學校公用經費、餐廚裝置老舊無法及時更換、食堂工作人員收入低等困境。而且,營養餐由政府補助實施,多渠道籌資難,影響營養餐提質。


對此,基層工作人員建議,原先每人每天4元的補助標準有必要視情況作適當提高。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家庭、社會力量共同承擔膳食費用機制,探索建立膳食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半月談記者調查中還發現,由於基層缺乏專業膳食營養人才,大鍋燉、大鍋煮比較常見,保障營養餐“吃得營養”仍有較大差距。而有的家長、學生認為營養餐免費,挑食、浪費等情況增多。


受訪人員建議,各地教育、衛健部門加強營養餐膳食指導,加大對食堂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建立健全營養配餐制度;積極推廣“食育”,增強家長學生的節約意識和對膳食營養的認知。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15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丨4000萬學生受益,這錢花得值: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10週年調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