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帶妻子遁入深山11年,期間花費350萬,孩子自己接生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潛得一首《歸園田居》不知勾起多少人逃離世俗、迴歸山林的念頭。但是,有這些念頭的人中,又真正能有幾人可以瀟瀟灑灑的拍去一身世俗紅塵,扛起鋤頭,戴上草帽,趿拉著布鞋走回山林呢?怕是十萬人中難出一個吧!

畢竟俗事三千雖然煩人心神卻也還算有滋味,作為一個凡人不就是柴米油鹽這點子事兒嗎?如果真的可以大徹大悟,那就幾乎等於遁入空門了。爾等庸碌之人,很難達到那個境界。並且,了悟之後,心神確實超脫,肉身可就要吃苦了。這恐怕也是很多人不捨凡俗的主要原因吧。

雖然我們中的大多數做不到完全隱居避世,但是畢竟地球上有著近76億人口,總歸是有人能做到的。王青松,就做到了這些。他不光自己遁入山林,他還帶著自己的妻子張梅一起追尋他們心中的桃花源。

王青松雖然是因為隱居避世、遁入山林被世人所知的,但是他在進入深山之前混得可是風生水起,賺的也可謂是盆滿缽滿。

1、風生水起的前半生

王青松生辰年月不祥,大家只知道他是出生在河南信陽的“洛陽人”。他是北京大學1979級的國政系學生,之後又考上了本校的法律碩士。

其實在王青松上大學之前,他就已經有好幾年的工作經驗了。在去北大上學之前,王青松曾經在信陽地委機要局工作過,就是這份工作改變了他的命運。機要局由於工作性質特殊,所以不招收任何社會關係複雜的人員前來工作。無論你的背景身份多麼的厲害,一律不要。反而傾向於招收像王青松這樣身世清白簡單的農家子弟。

進入機要局之後的頭等大事就是:"背!",天天"背"、各種"背"、無所不"背"。從電話號碼到隨意的數字、從沒標點的古漢語到亂碼一樣的文字,不管這段文字還是符號是否有意義,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把它背下來。並且背得越快越好,越準確越好,如果能背得又快又準確最好!

就這麼訓練了一段時間,王青松就像一個毫無感情的"背書機器"一樣,看到任務目標就能在時間內準確記憶。據王青松說他狀態最好的時候一天能把500個電話號碼對號入座。

後來高考恢復了,王青松瞅準時機開始複習。由於記憶知識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易如反掌,於是王青松如願考進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當時王青松報的是國政,當他完成本科學業之後發現自己學的專業不好找工作。於是他選擇繼續考研,這次他的目標是好就業的法律專業。當王青松法學碩士讀完之後,由於他成績優異就被留校任教了。

北大學霸帶妻子遁入深山11年,期間花費350萬,孩子自己接生

當了一段大學講師的王青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氣功和養生學。在那個時候,這兩個正是時興的。王青松是洛陽人,從小就在白馬寺旁邊跑著玩鬧,偶然間跟著寺裡的僧人學過一段武功。長大之後的王青松還喜歡讀一些老子和莊周的書籍。

就這樣,王青松開始在北京大學講養生。養生課一開始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幾乎場場爆滿。後來在系裡的主持下,開始辦收費班,一個人10塊錢。即使收費了,前來聽課的學員依舊絡繹不絕。

講養生課不僅給王青松帶來了名聲和金錢,還讓他認識了自己妻子:張梅。王青松坦言,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張梅,覺得她氣質跟別人不一樣。一來二去的二人開始認識,相愛,直至步入婚姻殿堂。

但是,當時王青松的養生課就像是今天的網紅產品,"火"得快,"涼"的也快。很快,他的課就從場場爆滿變成了無人問津。於是,王青松一下子從養生界的"明星"變成墜落地球的"隕石"了。

北大學霸帶妻子遁入深山11年,期間花費350萬,孩子自己接生

2、遁入山林,逍遙自在

從頂峰跌落的王青松準備繼續讀博士,反正自己現在不差錢。於是他就報考了北大的哲學系,但是這一次他卻沒考上。雖然筆試成績第一,但是學校就是不要他。再考一次,還是如此。心灰意冷的王青松就繼續在學校裡不情不願的教學。張梅此時也在北京大學工作,教大學英語。

只是,似乎是二人的好運氣用盡了。張梅連續5年沒能評上講師,而王青松這邊也覺得自己的工作越來越不順心。於是二人有了住遠一點的想法。兩人第一次從城裡往山裡退的根據地是張梅父親在北京京郊的一處舊住宅。

這處房子雖舊,但是清淨,沒有人會來打擾他們的生活。唯一不足之處就是離學校太遠,兩人日常的通勤時間竟然高達5個小時。所以,通常是兩人奔波一天輾轉多趟公交才能到達避風港灣。

慢慢地,這處郊外住處不能滿足他們了。二人覺得這裡距離城市還是太近,距離山林還是太遠。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兩人乾脆搬進了山裡。1998年張梅辭掉了工作,開始自己的耕種生活。2000年,王青松也脫離北大和張梅一起種豆南山下。

兩人為了能夠徹底的斬斷世俗,決定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為此特地承包了2500畝荒山,作為自己的桃花源。

1、世俗凡人會帶來汙染?

如願建立桃花源的二人開始了"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承包的荒山2500畝,50年使用權不到20萬,之前有人耕種過,從田壟的形狀可以看出痕跡。兩人在環山之中種上了高粱、小米、玉米、芹菜、果樹等,這些就是為了自己吃。除此之外,還養的有黃牛、騾子、山羊等動物。動物提供農作物的天然肥料,動物和人一起吃農作物,人吃農作物也吃動物,就這麼形成了一個簡單的生物鏈。

不止吃的有講究,夫妻二人為了徹底的迴歸山林。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刷牙用鹽水,住的地方沒有電話和電視,只有一臺收音機。兩口子除了鹽,其餘的東西能不買就不買。這樣看來,山裡的生活似乎很經濟節約。但是兩人的11年隱居生活前前後後花了350萬人民幣!

按理說吃的都是自己種的,連筷子都是秸稈做的,為何開銷會如此之大呢?那是因為夫妻二人由於勞動力有限,荒山又面積太大,不得已僱傭了很多工人,並且一僱就是好幾年。所以工人每年的工資都是一筆大的開銷。

工人大都是附近村落裡的淳樸村民,即使如此夫妻二人還是要求他們自己帶吃的,並且吃不完還要帶出去,不能有任何遺留。理由是,他們本人和遺留物會"汙染"他們。

2、自己接生孩子?

2004年,王青松和張梅的孩子出生了。為了不讓工人往外傳,要求他們保密不議論,並給100元作為保密獎勵。因為在他們看來別人對於孩子的議論越多越影響孩子"純潔"。並且這個孩子還是王青松自己接生的。

北大學霸帶妻子遁入深山11年,期間花費350萬,孩子自己接生

王青松和張梅的家從不讓任何外人進入,理由同樣是別人會"汙染"他們一家三口的屋子。自隱居以來,二人閉門謝客也就罷了,連雙方的父母也謝絕探訪。

3、迴歸紅塵是為了更好的避世?

到了2011年,兩人的孩子7歲了。夫妻二人打算迴歸城市,為了讓孩子有選擇在城市生活的機會。他們的兒子小宇從出生以來沒有打過疫苗,身體健康,精神很好。

對於迴歸城市除了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錢了。兩人隱居11年都是隻有支出沒有收入,所以現在的家底已經所剩無幾了。王青松對於迴歸這件事還是很自信的,他說最多3年就能完全融入社會。

從2000年到2011年,這11年間中國高速發展,一腳跨入網際網路時代。然而整日蓬頭垢面的夫妻二人在這11年間連電視都很少看,對於社會的瞭解幾近於無。

雖然他們選擇如何生活我們作為看客沒有立場去評價或者加以指責。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經歷中有所思考,進而幫助我們更好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古人說: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世,小隱隱於山林。看完王青松和張梅的11年隱居生活,頓時感覺古人誠不欺我!我心由我,只要能夠把握本心,哪裡都是歸處,在哪都能收穫寧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00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大學霸帶妻子遁入深山11年,期間花費350萬,孩子自己接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