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盛傳一句話:“一二年級狠抓1個月,三四年級拉開差距,比五六年級緊盯1年更有效。”
剛開始聽到這句話是從同小區孩子正在上三年級的家長說的,那時我還對她說:“這句話太誇張了,是你自己編的吧?”沒想到等我家孩子是上三年級後,這句話在我家孩子班級裡的同學身上印證了。
我家孩子這個同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一直是班級裡的中游,他家長從不關心他有沒有考滿分,我們都覺得他家長對孩子成績不上心。
沒想到升了三年級沒兩個月,這個孩子就從班級的十幾名一躍成為前三名,而且一直都沒下來過,就穩定在前三的位置了。
開家長會的時候,大家都圍在他家長旁邊想問問她是怎麼教的。
結果他家長就說了一句:“一二年級主要培養他的學習習慣了,三年級成績自己就上去了。”
熟悉孩子學習發展規律的家長,應該明白了這孩子其實是避免了“三年級現象”。
進入三年級後,由於知識型別變化,從簡單的知識記憶到需要孩子靈活思考,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面對這類知識就會跟不上。
在面對不同知識型別的學習時,跟不上的孩子就會出現相應的問題。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吃力、磨蹭拖延、做過的題還會錯、馬虎大意、成績一落千丈等情況。
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二年級沒有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要知道,小學六年分為三個階段。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還處於完全依賴父母與老師的階段,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行為習慣,也影響了孩子學習自覺行為。
日本著名腦科學家和田秀樹經過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研究發現,9歲時孩子的大腦會出現一個大的跨越,死記硬背能力下降,抽象能力提升。
這個研究結果被稱為“九歲之壁”。
所以,在9歲,也就是三年級前,家長要儘可能幫孩子養成以下學習習慣。
一、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會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
而身為清華附小校長的竇桂梅非常認同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她最重視的。
其實,縱觀歷屆高考狀元的日常,閱讀佔據了80%。
從兒童閱讀能力與認知發展相關研究來看,小學一二年級也正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帶有大字注音的兒童文學作品,最好能有教材對應,孩子適應的快,對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上面我提到,三年級後孩子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而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專注力不足。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在老師的黑板上,剩下的時間他肯定做別的了,壞習慣自然就多了,學習成績也不可能好。
而專注力也是家長們最容易忽視培養的。
7歲前,孩子專注力一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也是家長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