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不但安排了魏延、吳懿、王平等武將,還把年過七十的趙雲也給搬出來,自己親身上陣,軍隊規模更是歷次北伐中最大的,可以說是志在必得。
諸葛亮趁著曹魏不注意之時,突然出兵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隴西三郡皆投降蜀漢,為了控制隴西,諸葛亮派人去駐守隴西前線、同時又是曹魏腹地的街亭,阻擋曹魏大軍,以便形成包圍圈子,慢慢蠶食整個隴西。可是這個看起來理想的計劃,卻出現了一個大紕漏:馬謖。
諸葛亮越級升遷了馬謖,把他從一個沒帶過兵的高階參謀升為前線先鋒大將,帶兵去駐守街亭,結果街亭戰敗,馬謖軍敗於張郃軍之手,街亭被奪,隴右門戶大開,逼得諸葛亮只能放棄所有成果,連忙退回漢中了。馬謖戰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聽諸葛亮的話,當道紮營,而是上山,結果被張郃斷了水源而導致大敗。
正如問題所說:馬謖不聽諸葛亮的話而大敗,那如果換成是王平,結果又會如何呢?
王平是很聽諸葛亮話的,馬謖“舍水上山”時王平多有勸諫,可惜他身為副將,只能聽從主將馬謖的話,和他一起上山了。可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可是:王平是曹魏降將,一直都受蜀漢眾人排擠,即使在他升為漢中都督後,手底下人依舊不服他。
諸葛亮越級升心腹馬謖都被人戳破後脊樑了,要是放著魏延、吳懿、趙雲這些功臣名將不用,而提拔降將王平的話,很難想象性格剛烈的魏延、蜀漢外戚的吳懿、兩朝老臣的趙雲、滿腹兵法的馬謖會怎麼看諸葛亮,對王平的指令也不太可能會聽從。別的不說,單就同樣是蜀漢功臣、駐紮在街亭北的高翔就不一定會協助王平。
此外就馬謖的戰略佈局來看:“依阻南山,不下據城”也未必就是錯的,街亭是小城,其防守能力很弱,很難擋得住張郃率領的五萬大軍(從曹叡親自坐鎮長安和對張郃的提升來看,這五萬軍隊很可能是曹魏精銳的中軍部隊)。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大軍在陳倉小城吃了鱉,可陳倉當時有名將郝昭駐守,又得到了大將軍曹真的重視,加強了防禦,可從馬謖輕易就佔領街亭來看,曹魏當時根本就不重視街亭,不但沒派人駐守,連防禦工事也是不盡人意,可能連修都沒修。馬謖在到達街亭時,看著破舊不堪的街亭,對面又是率領五萬精銳的張郃,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山佔據地利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而且很難想象深通兵法的馬謖居然會“舍水上山”,導致最後沒了水源而戰敗。除去了諸葛亮和馬謖兩人的自吹自擂外,唯一的解釋就是馬謖在上山後才被張郃斷了水源,而不是如《王平傳》裡說的那樣:是捨棄了水源,把自己陷入困境;至於張郃用什麼方法斷的水源就不清楚了,可街亭地區是曹魏內地,作為在關中混了十幾年的張郃來說,他對街亭的瞭解要遠遠超過馬謖。
實際上馬謖是敗在了地利,他不能駐守破舊的街亭,以防被張郃攻破,又沒有利用好南山的地勢,被張郃斷了水源,這才會戰敗的。就算換了王平,面對著無法抵擋猛烈攻城的街亭,他也只有上山紮營一條路,而他對南山的瞭解也未必比馬謖多(王平是益州人,在曹魏也沒住幾年就投降了劉備,回到益州的懷抱),他被張郃斷水的機率也不比馬謖低,何況王平的威望和能力,可能連馬謖都比不上,諸葛亮即便換了王平駐守,也很難戰勝張郃的大軍,街亭是依舊守不住的。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