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不講武德,上課前不預習

現在的年輕人不講武德,上課前不預習

一、預習的壞處

你身邊肯定有這樣的人,在預習的時候就把教材上的內容學完,做完相關題目,尤其是有些人喜歡在暑假的時候補課,補課的內容就是把課先上一遍,但是這樣有效嗎?效果是非常微小的,這樣導致了兩個後果:

1.在預先學習的時候,知道後續還會學習,因此不夠認真。

2.在正式學習的時候,由於之前學習了一遍,不夠好奇有自滿心理。

降低學習興趣也是預習帶來的一個最大的壞處。預習太透徹了,就會非常難以堅持,上課容易瞌睡。

二、預習到底是在解決什麼問題

1.預習實際上就是確認學習。如果不好好預習,上課就會手忙腳亂,覺得老師講的每句話都是重點,為了記這些東西忙得不可開交。經常是教材上明明就有的內容卻被重複記到教材空白處,根本不是能動地上課,而是被上課牽著鼻子走。如果預習了就知道哪些教材上有,哪些是重點,筆記量就會減少,上課就會成為和老師的交流。

2.預習可以避免由於上一節課的知識忘記了,導致這節課聽不懂了。因為很多科目都是交叉的,會導致下節課開始之前,可能上節課的知識就不夠熟悉了。

3.預習可以製造記憶掛鉤。可能預習不能瞭解全部的內容,但是對學習內容的框架可以形成記憶掛鉤,預習可以增強記憶效率。

三、怎麼預習才能達到預習的效果

1.預習時記得複習上節課的內容。最好看一下下節課內容涉及哪些過去的知識點,下節課在目錄中是什麼位置,注意知識的連貫性。

2.對照章節問題來預習,甚至動用真題來預習。如果可以在預習的時候,就把這節課涉及的習題真題找出來,對著題目自己動手查詢一下答案,上課效果會更好。

當你知道某一個部分是考點的時候,聽課會更認真,你可以知道重點是哪裡、這些知識點未來的應用方式,也會理解得更好。

3.預考的作用。預考中展現的“無知”最具價值。假如說,開學第一天,還沒開始上課之前,你卻先得到了某門課的期末考試試卷,那會怎麼樣?假想一下,你開啟電子郵箱,看到了老師不小心發錯的檔案。有了這套試卷對你會有什麼影響?會不會對你在課程結束前的備考有所幫助?那當然了。你已經仔細讀過試卷中的題目,知道學習時什麼地方要格外注意、什麼地方要做筆記。如果足夠用心,還可能會在課程結束時早已把每道考題的正確答案全都默記在心裡了。可是你作弊啦!

但是,假如開課第一天你就遭遇到一次考試,考題雖然跟期末考試不完全一樣,但涵蓋內容卻非常全面,那又會怎麼樣?你可能連一道題都看不懂,然而,這番經歷卻有可能改變接下來一整個學期中你這門功課的學習效果。因為“預考”暴露了你的無知,帶來了焦慮。

心理學家們發現,失敗了的資訊提取改變我們下一步對資訊的思考和儲存方向。有些種類的考試,尤其是單項選擇題的考試,如果在答錯之後很快就能得到正確答案,錯誤的選擇反倒能促使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用你完全不知道的東西來“烤糊”你,怎麼聽都更像是要陷你於失敗、讓你灰頭土臉的招數,有些荒謬,但其實效果會更好。

有一個實驗,隨便選出非洲的 12 個國家,請一個朋友幫忙做成一套簡單的單項選擇題,每道題有 5 個可供選擇的答案,每題給自己 10 秒鐘做選擇,每次選過之後,都請你的朋友立即告訴你正確答案。這裡是幾個考題模板:

國家:波札那

A.哈博羅內 ?B.達累斯薩拉姆 ?C.哈爾格薩 ?D.奧蘭 ?E.扎里亞

(朋友提示:哈博羅內)

國家:迦納

A.萬博 ?B.貝南 C.阿克拉 ?D.庫馬西 E.馬普托

(朋友提示:阿克拉)

由於不瞭解非洲,可能需要胡猜,也沒有猜對多少,但是猜錯之後朋友都告訴你正確答案了,所以你應該對非洲的首都有所瞭解,這就是學習之前的預考。

接下來的一種形式是常規學習。挑出另外 12 個你不熟悉的非洲國家,在每個國家名稱之後都列出其首都的名稱,你坐下來學習,儘量往心裡記。比如,奈及利亞—阿布賈,厄利垂亞—阿斯馬拉,甘比亞—班珠爾。跟剛才第一部分的預考花同樣多的時間,也就是總共兩分鐘。今天的功課就算完成了。

現在,你已經學過了 24 個非洲國家的首都名稱。前一半用的是單項選擇題的預考方式,後一半用的是傳統的學習方式,邊看邊默記。接下來,我們將比較一下你前一半 12 個城市和後一半 12 個城市的學習效果。

第二天再考你自己一次,這一次把 24 個國家的首都全都做成單選題,一樣是每個國家後面跟著 5 個城市以供選擇。等你全部答完之後,請比較兩種學習方法的結果。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那麼你第一部分裡學過的內容,也就是先瞎猜後得到答案的那一組,成績會比第二部分高出 10%~20% 來。借用這一領域的術語來說,你“失敗的提取嘗試強化了學習效果,增加了後續考試時再次嘗試提取的成功率”。

與直接進入學習相比,先猜測後學習使你的大腦能以更高要求去運作,從而使知識更深刻地印在了腦中。更直白地說,跟直接學習相比,預考更容易把知識“趕進”腦子裡去。為什麼?

可能性之一,預考是“必要難度”這一原則的又一種具體表現,因為你先猜測再學習使得大腦的運作比直接學習更費勁了一些;

可能性之二,猜測會消除你的“熟練度錯覺”,不會讓你因一眼就看到了厄利垂亞的首都是哪兒而誤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

可能性之三,如果一上來就學習,你只看見了正確的答案,不會被另外 4 個可能的選項弄糊塗,可到了考試的時候,你就要犯迷糊了。

心理學家比約克夫人做了個實驗,研究預考的作用,預考讓學生們注意到了哪些是應該注意的重要概念。為了驗證這個猜測,她對三堂課的講授內容來個小型預考,每堂課開始前,會提前一兩天給學生進行一次預考,然後驗證在後來的學習中,學生們是否真能記得更多的內容。

她和同事一起設計出了這三堂課的小型預考題,每堂課的考題都是 40 道,全部以單選題的形式呈現。他們還準備了一份三堂課完成之後的綜合考題,以期待能解答一個核心問題:從學生的理解程度和記憶程度這兩個指標來看,預考中涉及的部分與沒有涉及、但課堂上仍然講到的部分相比,學生是否真能學得更好?為得到這一問題的答案,比約克夫人和索德斯特倫針對那三堂課後的綜合考試做了一個巧妙的調整:綜合考卷裡混雜著兩種型別的題目,一種是預考中考過的或與之相關的題目,一種是預考時完全沒有涉及的題目。

如果預考真能起作用,那麼在隨後的綜合考試中,學生對預考中涉及過的問題的應答,應該比課堂上講過但是沒有預考過的部分要更好。這種做法類似於我們前面做過的關於非洲國家首都的考試實驗。

三次預考,學生們全都考得一塌糊塗。一兩天之後,他們在課堂上聽到了跟預考相關的授課內容,實際上也就得到了預考時他們所需要的正確答案。在那三堂課全部結束兩個星期之後推出了綜合考試,考試形式和前面給出的三次預考完全一樣:40 道單選題,每題 5 個備選答案。再申明一次,這 40 道題目有些跟預考相關,有些則毫無關係。其結果怎麼樣?成功了。根據比約克夫人的心理學 100B 班的學生成績統計,與預考相關的題目得分比毫無關係的題目高出 10%。

比約克夫人說:“根據這些初步資料,現在我們可以樂觀地說,先給學生進行一次預考,然後在課堂上講解預考所涉及的內容,這的確有助於學生在最後的期末考試時,針對預考過的內容做出更好的應答”。即便預考一塌糊塗,但因此得到了一次機會,預先接觸了一些日後課堂上將要提及的詞句,因此已經大約知道上課時會遇到什麼問題,有哪些概念及要點需要多加留意了。

Ps:本文轉載自知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57 字。

轉載請註明: 現在的年輕人不講武德,上課前不預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