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少女筱雅之煩惱”

中國版“少女筱雅之煩惱”

▲《好姑娘光芒萬丈》,小萬工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不落俗套的青春小說,卻意外的真實。高三的奮鬥,藏在青春少年少女內心的萌動,夢想中的學校,理想的專業,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大多數人曾經歷過的、為之努力奮鬥拼搏過的無悔青春。看“光芒萬丈”的好姑娘如何用親身經歷為青春正名!

【內容簡介】

大眾對青春文學存在深刻的誤解,這個誤解來自市場與作者、讀者的“共謀”,彷彿無混亂不青春。《好姑娘光芒萬丈》恰恰就是一本三觀正、百分百正能量的,描述高中生的拼搏人生的青春小說。當代中學生面臨情感、學業的雙重壓力,作者以自己(考入清華)和丈夫(考入北大)高中時讀書的真實經歷,記述了一段關於信仰、夢想、友情、愛情的青春奮鬥的故事。

筱雅和李理是初中同桌,彼此愛慕但不言說,只是默默互相關注。筱雅初入重點班,期中考試倒數第一,班主任勸她轉文科,一直愛慕筱雅的高中同桌何為也贈書邀請筱雅去文科班學習。筱雅固執地堅持自己考上清華建築系的理想,透過努力,最終得償所願。

【內容節選】

序一   少女筱雅之煩惱

長篇小說《好姑娘光芒萬丈》以16歲的筱雅為第一人稱敘事主角,透過她(“我”)的眼睛,將高中最後兩個學年以“一切為了高考”為絕對方針的高考校園文化一一鋪展開來。在機械而高速運轉的備考—迎考“工廠”中,鮮活的生命依然勃發:瘋狂刷題,初戀的悸動與不安,班頭(即班主任)的嚴厲與慈愛,校園霸凌,體育比賽,觀看流星雨……雖然說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子,雖然“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但是,作者以親歷者的身份將一股地氣注入全篇小說,使之具有一種區別於在此之前甚至是在此之後的高考校園文化的質素。這部青春小說以清新的文字拓展出嶄新的而又不脫離生活的想象世界。

小說以《雅歌》中的句子為章節標題,在《好姑娘光芒萬丈》的小說所敘之事與《雅歌》之間形成一種互文關係。也就是說,《雅歌》概括小說的敘事內容,與此同時,小說反過來正好貼合《雅歌》的含義。作者將《雅歌》視為情詩,從而使之與小說彼此對映。

舉例而論,“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作為整篇小說開篇的標題,其中原因不言自明,剛剛分班進入高中二年級理科班的少女筱雅大膽地在心中稱呼自己初戀和暗戀的男同學李理為“我所親愛的”。這種才露尖尖角的愛情雖含蓄騷動卻又蓄勢待發,潛隱著一股執著的韌勁與汩汩的純真。如此直抒胸臆的自我剖白為此後的敘事作了鋪墊。讀者可以預見筱雅會如《雅歌》中的書拉密女子一樣主動追尋自己的良人。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章以此句為題,也因此確立了筱雅獨特的基本的愛情法則,即真愛需要純正、真實及正確的時間。就筱雅而言,雖然暗戀湧動,但是暗戀的物件對於“我”的情愫並無直接感知。即使如此,“我”也願意等待,願意讓“我所親愛的”自然而然生髮出對我的愛戀。與此形成霄壤之別的是,後現代的愛情通常出於自我當下的私慾,而這種肉慾的愛情表達方式就是在情慾、虛構與虛假的時間演繹人間悲劇或杯水主義的離合遊戲。李理雖然考上北京大學,但是不能選擇自己理想的專業,而筱雅已經在水木清華工字廳旁的自清亭裡苦戀苦等待“那個穿著白色襯衫的牧羊少年”。“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將愛情推向高潮,成為經典的愛情宣言,也將小說推向敘事的制高點,向世俗主義宣告了一份屬於筱雅、李理們也是小萬工們的愛情宣言:我如果愛你,此愛無價。

本書正是透過這種互文、對映關係,不斷推進青春愛情敘事的進展,從而將當代青年獨特的愛情哲思有張有弛地表達出來。這種巧妙的運思透過“我”的眼睛所捕捉到的經驗進一步呈現出其獨特性,作者在並無新事的庸常與年復一年的高考校園生活中發現了細小的美好事物。

為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與評估,“我”的學校也開展了素質教育實驗月活動。因為每一門課都會有來自上級部門的巡視員聽課,原來枯燥乏味的英語、數學、物理等主課老師都絞盡腦汁將課程組織得新奇有趣,與以往的課堂截然不同。

“跑票”是這部小說構建出的一個源自校園生活且頗具特色的文化現象。班頭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獨出心裁地發明了跑票。跑票成為“官方釋出的可以自由交易的新貨幣”。跑票制度規定,每節體育活動課男生需要跑20圈,女生跑10圈,可以分別獲得20張、10張跑票。無法完成任務的同學之間不得不進行跑票交易,即多跑一圈而獲得的一張跑票可以轉給別的同學,後者則可以免跑一圈,從而自發出現了由跑票衍生出來的替跑現象。不過,“為了鼓勵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聖上同意我們互借跑票”。這樣充滿師生情誼的校園生活給我們提供了一幅新的高考文化圖景,一轉一貫刻板、嚴肅的高考集訓營形象。

作者在敘述“我”與他人所共同經歷的校園青春故事中流露出難能可貴的反思意識。這種思想上的早熟、心智上的初熟抬高了“我”的視野,窺到了殘酷的高考決戰中暴露的社會“叢林法則”。她寫道:“有些人就是天生坐在食物鏈的頂端,能成功得輕輕鬆鬆。”市教委為了配合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組織了一個全城中學生觀星夏令營,“我”與“我所親愛的”有機會一起走出校園觀看流星雨。“我”在自然的偉大面前反觀個人的小情小愛:“在這宇宙的奇觀之間,我突然覺得自己的那些惺惺兒女情態是如此狹窄,如此卑微,人世間的種種憂慮又是如此微不足道,‘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世界之大,人生苦短,漫天星辰,筱雅又何苦執著於一人呢……”面對浩瀚的天宇,“我”的視野豁然開朗,心靈境界和情感疆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擴張。個體小天地在造物大天地中得到昇華,兒女情懷在浩大廣博的受造宇宙中非但沒有被消解,反而得以淨化和拔高。

真愛不是卿卿我我的小天地。卿卿我我的小天地只有在曠達廣袤的宇宙大天地的背景下才可以獲得新的意義與歸宿。只是難得一次的素質教育實踐月活動原計劃延續到期末,但隨著一對學生私自外出觀看流星雨的風波戛然而止。作者對現有的中學教育體制是有看法的,她寫道:“班級和課程恢復了原有的設定,短暫的逃離之後我們又回到了理科實驗班,所有的課外活動就像烈日下的水滴一樣迅速湮滅了。我們彷彿是一臺戲,因為觀眾的消失而閉幕,演員飛快地卸妝完畢,甚至連舞臺都被打掃乾淨,彷彿一切都沒有改變過,彷彿一切都沒有改變過……”

這本小說將正處青春年華的莘莘學子之深愛、之淺恨、之重情、之輕愁(仇),痛快淋漓地躍然紙上。採用第一人稱敘述,不以情節上的曲折唐突博人眼球,不刻意玩深沉、玩敘事技巧,也正因此,這部清華建築學院出身的“紅色工程師”的自傳體處女作,中國版“少女筱雅之煩惱”,更加青春,更加少女,也更加煩惱……

(劉平,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哲學博士)


作者:宋楠楠(供稿)
編輯:薛偉平
責任編輯:張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9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版“少女筱雅之煩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