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父母什麼時候最焦慮?當孩子上"一年級",就開始了。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在網上,一個帖子,深深引起了網友們的共鳴:
一個優秀的父親,在孩子開始上一年級時,產生了嚴重的焦慮心理。
他給孩子拼命報班,帶孩子做作業時,不斷壓抑自己的怒火。
同時,他又在反思,明明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家裡都是放養,自己過得也挺好。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但如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不推孩子一把,孩子能行嗎?
這些顧慮,不僅是他,許多中國父母,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但,我在一個小學生編的"密碼本"裡,似乎找到了不同的答案。
有一年級的學生,硬是用一本自己編的"密碼本"火了。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這個"密碼本"倒是沒有什麼機密,但大家得用心猜一猜,孩子記錄了什麼。
第一題: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第二題: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第三題: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是不是一題比一題難?
其實,這既不是密碼,也不是智力題。
就是這個一年級學生,給自己記錄的,老師佈置的要求。
之所以,會顯得這麼古靈精怪,還是因為孩子不會寫字,只好用符號+拼音+數字代替。
最厲害的是,雖然在大人看來,沒有翻譯是看不懂的。
但孩子看著自己的筆記,能清清楚楚說出,自己記錄的是什麼。
現在來揭曉答案:
第一題:9月10日,要帶夾子。
第二題:9月9日,數學老師要帶圓形學具,作業要寫1至5頁,明天學校要穿白上衣,且交回執,還要帶跳繩。
第三題:作業需要簽字蓋章,要帶兩張紙、一張膠棒、一把尺子、一個透明膠、一把剪刀、一支彩色筆。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看過的網友都說,這就是一套密碼本啊,比摩斯密碼還難。
也有老師說,這孩子是個天才,思路很清楚。
更有網友,希望孩子的想象力、聯想能力,不會在未來,被繁重的學業掐滅。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位網友說,自己小時候也想過一些有趣的事,但被父母嘲笑後,就沒有再繼續了。
看到這麼有趣的一份"密碼",孩子爸爸說,讓他想怎麼記,就怎麼記,不強求。
這句話裡,隱藏著,對於同樣是一年級孩子的不同可能:
也許父母,真不用這麼焦慮。
有人說,這孩子記錄的東西,看著就像中國老祖宗,創造的象形文字的雛形。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當初古時候,甲骨文不就這麼來的嗎?
這番評論,其實很有道理,直指核心。
孩子透過自己的觀察,對生活中、學習中的事物,進行細化模仿,變得抽象但可記憶。
這確實是"符號"演變來源。
但這有什麼用呢?
用處大了去,現在無論是工作、學習、思考等各個領域,最熱門的工具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裡,促進人聯想和記憶的方式,不是書寫文字。
恰恰是跟這個孩子一樣,把自己理解的事物,以簡單的圖片表達。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一張個人的思維導圖,其實別人也是看不懂的,就像"密碼本"。
善用思維導圖的人,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你說有沒有用?
但這就需要孩子善於思考、歸納並更具象化。
看見了嗎?孩子天然地、看似玩鬧地記錄,可能暗合真實的道理。
同樣是一年級對孩子,兩個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態度,完全不一樣。
一個是焦慮,一個是任由孩子發展。
哪個更正確呢?
我是這麼理解的,那個焦慮的父親,當初自己能考上985,如今也算事業有成,當孩子的時候,上山抓鳥,下水摸魚,但自己當了父親,反而無比擔心自己孩子,會跟不上時代,整得像個雞血媽媽。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不僅破壞了孩子的天性,也讓自己的焦慮,傳染給下一代。
這樣的孩子長大,即便會用思維導圖,也是無法像發明思維導圖的東尼·博贊一般,具有創造性的。
父母的焦慮,就是扼制孩子創新的元兇。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05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年級學生編“密碼本”火了,不帶翻譯看不懂,老師:這娃是天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