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長慶採油二廠累計生產原油169.81萬噸。(資料圖) 張鵬飛 攝
中新網蘭州7月12日電 (張鵬飛)今年以來,長慶油田採油二廠大規模實施“脈衝採油”技術,僅上半年,脈衝採油累計實施井數就達4028口,實施井生產時率減少49.5%,減少無效注水45.8萬方,直接節約開發成本1716.4萬元,階段累計增油1.74萬噸。
“週期注水、週期採油、輪注輪採三大脈衝採油主體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了產量、效益的雙提升。”長慶油田採油二廠開發地質一級工程師劉軍鋒說,透過技術創新,激發老油田新能量,已經成為採油二廠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開發效益的核心利器。
上半年實施脈衝採油技術,長慶採油二廠直接節約開發成本1716.4萬元,階段累計增油1.74萬噸。(資料圖) 張鵬飛 攝
長慶採油二廠負責開發的西峰、馬嶺、城壕、南梁、華池等油田是典型的低滲透、超低滲透油藏,經過近50年的不斷開發,累計為國家貢獻石油6826餘萬噸。隨著油田開發的不斷深入,高含水、高遞減、單井產能低、見水風險大、水驅效率低、開發成本高等問題愈發凸顯。
“2008年以來,該廠透過實踐創新,形成了以週期注水、週期採油、輪採輪注為核心的脈衝採油技術,該技術對不同型別油藏、不同開發階段具有廣泛適應性,開發質量和效益提升明顯。”採油二廠地質研究所所長李小軍說。
李小軍介紹道,週期採油是透過油井生產製度的調整,改變油藏流動關係,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週期注水是透過變化水井注水量,提高注水驅油效率,延緩油藏含水上升;輪採輪注是透過水井停注與注水,油井開井與停井之間互換,實現油水置換達到提高採收率的目的。
嶺南作業區已開發近半個世紀,平均單井產能2.9噸,日產低於1.0噸的油井達126口,佔到全區開井數的50%。根據儲層含油性、物性等不同特徵,實施週期採油措施井86口,開井時率平均每口下降了50%左右,產量保持率達到了102.3%。
“通俗地講,過去我們需要24小時運轉的抽油機,現在每月只需要執行一半的時間,等到地層能量恢復正常,液麵上升之後我們再開機生產,這樣既可以達到我們預期產能,同時也節省了電費。”嶺南作業區技術副經理趙暉說。
在水資源匱乏的黃土高原開展采油作業,本身就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超低滲油藏開發離不開水,更有“兩方水一方油”的說法。長慶油田採油二廠不斷探索“注採”矛盾,週期注水技術大大降低了石油開採過程中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
西峰採油一區技術副經理徐建國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口水井單月減注120方計算,全區293口週期注水井每月節約水費、電費等執行成本就在30萬元以上。
脈衝採油技術的規模應用,煥發了老油田青春和活力。目前,這三項主體技術已在全廠三疊系油藏實現全覆蓋,注採時率下降49.5%,開井時率50.5%,產能保持率101.6%,穩產效果持續向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