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齡奇是一代名將,參加過北伐、參加過南京保衛戰,卻因為一件小事被槍決。他究竟是為了什麼被槍斃的呢?到底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廖齡奇,1904年出生於湖南省祁陽縣七里橋鎮。少年時代的廖齡奇天資聰穎,曾被鄉人譽為“神童”。1925年,廖齡奇考入黃埔軍校,入第四期學習。
1926年7月4日,廖齡奇參加北伐戰爭,擔任第四軍獨立團連長。在汀泗橋戰役中,廖置生死於不顧,帶領將士們猛打猛衝,不幸被敵人打傷右臂,以致落下傷殘。
汀泗橋之戰使得廖齡奇一夜成名,他很被升為第5軍第88師364旅527團第2營營長。之後,廖齡奇參加了“一·二八”上海保衛戰、“八·一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戰役,累遷至旅長。1938年,廖齡奇擔任了74軍58師172旅的旅長,很快又升為副師長。萬家嶺戰役之後,廖齡奇接任58師師長一職。
1941年9月,日軍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指揮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荒木、早淵兩個支隊向大雲山進犯,第二次長沙會戰打響。74軍在軍長王耀武的率領下從江西趕赴長沙,參加會戰。
抵達戰場後,在如何使用第74軍上第9戰區司令部也產生了分歧。薛嶽和參謀長吳逸志決定將74軍固守長沙以東的黃花、永安地區。而參謀趙子立則認為:將74軍投入兩地將使自己處於被動,不如直接投入戰場殺敵,增加成功的機率。
由於不願意冒長沙失守的風險,薛嶽並未採納趙子立的意見,將第二線大軍收縮在長沙周圍。於是連夜命令第74軍春華山、永安市地區,沿撈刀河佔領陣地,作為長沙外圍陣地,協同夏楚中部固守長沙。
當在老家結婚的廖齡奇得到長沙會戰的通知時,立刻辭別新婚妻子從老家趕往長沙。經過幾日的奔波後,廖齡奇終於抵達長沙,並率領58師趕赴永安、東林寺、春華山一帶展開,正面迎擊日軍。
26日下午15點整,日軍集結重兵襲擊永安,廖齡奇率58師從西面反攻。日軍突進撈刀河橋樑的一個大隊被包圍,遭到58師圍殲。就在這股日軍要被全殲之際,日軍第18聯隊主力趕到,雙方在撈刀河橋樑一帶展開徹夜激戰,日軍兩名中隊長當夜被打死。
當天下午17點左右,日軍第6師團繞過崇山峻嶺很快抵達到撈刀河河畔,負責阻擊的第26軍早已經撤走。27日下午,廖齡奇率部殺入了日軍第6師團以北的防線,然而由於友軍撤退右翼的鬼子猛撲過來,第58師開始被日軍包圍切割。
如此困境之下,軍長王耀武竟無良策應對,只派出51師前去阻擊並收容58師潰兵。第51師與日軍混戰至黃昏後不敵,第51師師長李天霞下令將部隊往東移動,陣地形成了一個大空隙。日軍趁機襲擊發起夜戰,王耀武的軍指揮所被襲,差點被日軍當場砍死。
戰況如此,薛嶽只得命令74軍撤退往瀏陽河以北。51師和57師奉命撤退後,迅速擺脫了日軍的圍追堵截。但58師此時還在與日軍激戰,並且陷入了混戰之中,損失超過三分之一。
在撈刀河激戰的58師雖然被日軍圍攻,但大部並未被包圍切割,最後得以突圍而出。這與廖齡奇的指揮得當是分不開的,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還能保證大部突圍撤退,安全返回已經是極限了。
部隊撤出之後,廖齡奇並未按照命令撤往瀏陽一帶,而是將部隊拉到株洲集訓。部隊到株洲之後,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廖齡奇並未留在軍中,而是返回了祁陽老家探親。這一幕又正好被一個高參在火車上撞見。
結果可想而知,74軍在長沙會戰的初次戰役中慘敗。大戰慘敗,總要有人擔責,廖齡奇很快就被逮捕,眾人急於開脫,於是紛紛落井下石,而逃跑多次的26軍軍長蕭之楚卻沒有被逮捕和問罪。
在當月召開的軍事會議上,74軍51師、57師在會戰初期和後期的表現得到了肯定,獲得獎勵法幣15000元,頒發給李天霞等兩位師長寶鼎勳章。而58師師長廖齡奇則被當眾宣佈,以臨陣脫逃罪槍決。
廖齡奇就這樣被槍斃了,他是唯一一個沒經過審判就被槍斃的黃埔軍官。廖齡奇被處決之後,58師所屬的4個團長集體辭職,以表示抗議。
廖齡奇被殺之後,在關押他的牢房裡搜到了三封遺書:一封是寫給母親廖張倫的,讓母親處理家事,勿要為他牽掛;一封是寫給新婚妻子楊淑嵐的,要妻子改嫁,不要再等他;一封是寫給表弟陳耀庭的,要他將58師所有的賬目、清單計算清楚,交給軍部,不要遺漏一分一毫。
這三封信最後交到了蔣的手中,蔣看到後內心五味雜陳,頓時覺得錯殺了廖齡奇,於是經過調查後將此案定為冤案,將廖齡奇按照陣亡將官厚葬入“南嶽忠烈祠”,又給其家屬頒發了“榮哀狀”證書和發放一次性撫卹金。
廖齡奇與當年李服膺一樣,皆是被錯殺的將領。但廖齡奇的情況更特殊、更復雜,廖齡奇為何被槍斃?主要有三個關鍵原因:
一是廖的行事作風一向剛硬,只服比自己強的人,即使是老上司王耀武有時候也不入他的眼。這勢必會遭來不少人嫉恨,從薛嶽到王耀武,廖齡奇都因為性格原因得罪過這些人,這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二是廖的立場因為與黃埔系、地方系以及和老上司俞濟時等的關係,成為了派系鬥爭和勢力角逐漩渦中的犧牲品。
三是廖有軍事才幹,但行事欠講究,在風口浪尖之上將部隊拉到株洲給人留下了口實,又不知出於何故返回老家探親,更是給人留下了把柄。
如此種種,廖齡奇之死當在情理之中。但從整個戰局來看,僅因為這件事情就將一位英勇善戰的指揮官槍斃,會讓廣大士兵寒心,也是一著臭棋。廖齡奇有罪不假,但罪不至死,是眾人之手將他推向了死亡。
大戰中,26軍軍長蕭楚之多次逃跑,51師師長李天霞擅自撤退,差點害死軍長王耀武。薛嶽指揮不當,拿王牌勁旅當城防部隊用而不是用去進攻,導致整個戰局慘敗。在春華山,軍長王耀武不知友軍位置,日軍來襲不知防範,救援58師不及時差點讓其被全殲等。如此種種,這些哪一條不是死罪?
殺了一個廖齡奇,天下都太平,這些人的失誤全都被蓋過去了,甚至後面還得了寶鼎勳章獎勵。而廖齡奇最倒黴,因為戰事稍息時偷偷回了一趟家被逮住,從此就沒了性命。從實事求是的角度看來,他的遭遇的確令人扼腕、唏噓。
參考文獻:《黃埔名將廖齡奇之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