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課不講輔導班講,公眾對教師的偏見,是什麼導致的?

由 撒宏才 釋出於 經典

  網路上隨便一搜,就能夠發現許多對老師懷有深深偏見的評價。“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是個輕鬆的職業”等等,另一句讓老師很苦惱的話,就是“上課不講,輔導班講”,而且在網路一直傳播著,逐漸融入公眾的認知,成為老師不得不背的鍋。

  那些誹謗老師的人,有多少是道聽途說,有多少人是為了黑老師,而編造輿論?

  對於真實情況,舉報即可

  從我認識的老師來看,每一個老師都是盡職盡責,甚至恨自己的學生不努力,恨不得將自己的知識全都塞給學生。很多老師曾經都會為了講完一個知識點,而口乾舌燥,而拖堂,難道老師自己不想休息嗎?

  我不說絕對沒有,肯定會有極個別的情況。但是對於這種個例,只要進行舉報,教育主管部門一定會進行相應的嚴肅處理。

  畢竟收費輔導還是比較嚴重的,如果你吃了虧為什麼還知而不報?

  說明事實只有一個: 沒有!不存在這種情況!

  那為什麼這句話會在網路上一直傳播至今呢?

  導致偏見的因素

  一、輔導機構為了私利,歪曲事實。

  我們不知道到底是誰第一次提出這句話,但是新東方的俞敏洪確實說過這句話,當時還引起了轟動。

  在節目《老友記2014》中,俞敏洪與于謙有一段對話,俞敏洪說道: 現實中有最極端的例子,現實中比比皆是,比如說到了初高中以後,很多老師會在雙休日在家裡開補習班。他在課堂上上課的時候,並不會把知識沒有保留的權利給學生。凡是在班裡告訴學生,如果想聽到這些題的解題方法,就要在雙休日去他家裡上課,上課就會收費。那些家裡條件不好的就不去上課,他在教室裡就會對學生橫眉豎眼,像這種老師就屬於罪該萬死的那一類。

  對於俞敏洪的話,明顯就有一定的問題。如果輔導收費算是很極端的例子,那麼為什麼又叫做比比皆是?這麼一說,很可能是由於心虛而心口不一。

  輔導機構為了更好地佔據市場,獲得更多的利潤,在抹黑老師方面肯定有他們的“功勞”。只有正式老師退出輔導市場,才能夠讓那些真正的輔導機構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教育部門釋出要求,公眾過分解讀。

  曾在某次釋出會上,我國的教育部長曾提出: “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上課,絕不允許上課不講下課講,課上少講課後講,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課後培訓與輔導”。

  這句話乍一聽沒有錯,是教育部門對老師的要求。但是教育部門所說的否定,被公眾理解為這些否定本就廣泛存在,所以才會被教育部門列為禁止的操作。正是有這樣的理解,才加大了公眾的誤解。

  三、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擔憂引發的抱怨,推卸責任給老師

  對於自覺性強的學生而言,根本就不需要過多的輔導,課下自然會問老師解決問題,這種孩子的家長一般也是比較重視教育的。

  而對於一些成績較差的孩子,除開智力因素,很多家長會把原因歸責於老師沒好好教,或者認為自己的孩子成績跟不上,只有進行更多的輔導,成績才能有進步。課後要輔導,卻又怕花錢。

  孩子的成績還沒著落,又陷入了兩難之中,只有在網路上對老師進行抱怨,當他人談到老師收費輔導時,自然會進行相應的附和,才能得到相應的發洩。

  尊師重教不應只是口號

  稍微有邏輯的家長就能夠知道,如果老師課上不講課下講,那必然會尋求水平更高的老師。如果是那種上課不認真教的老師,教學效果必然好不到哪裡去,家長又怎麼會願意讓他收費輔導?

  此外在校園,每個老師都會有嚴格的考評。如果考核成績不好,自然會丟面子。並且一旦被發現被舉報,不僅很難堪,檔案上甚至會可能有不良記錄,也會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呢。

  尊師重教本不應該只是一個口號,就是有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存在,所以一個行業由清白而被抹黑,受挫的是老師的教學態度,而最終受害的依舊是接受教育的普通孩子。

  迴圈往復,原來我們都在相互傷害。

  想了解更多一手教育資訊,請關注夢想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