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發現,有一種“中國風”也很好看。
簡潔的設計、東方風格的剪裁、還有復古的配色,形成了正在流行的“新中式”。
恰到好處的懷舊有時候勝過追爆款。
最近,小編見縫插針去看了《奪冠》這部原定於今年賀歲檔的片子:
作為一隻時尚仔,小編被片中的運動服驚豔到了。印有方正的 “中國”兩字的各色運動服,色調純淨,設計簡潔,呈現出一種復古的美感,每一件都想擁有:
電影中那種由紅綠藍組成的復古色譜,黃綠色調濾鏡,形成了國產片中的“Wes Anderson式審美”,一種懷舊的時髦感。
馮小剛電影《芳華》裡也採用了這樣的美術效果,呈現出非常東方式的美感,讓當年柏林電影節評委坂本龍一都讚歎:“電影剪輯和劇本差了點什麼,就差一步可以接近傑作。”
電影《芳華》劇照
今天就想講講,這種視覺體驗下的“新中國風”。它不是雕龍畫鳳,不是金碧輝煌的遠東想象,而是有種質樸的實用主義之美。
這種視覺風格成為這幾年中國時尚圈的新趨勢,在時尚雜誌、品牌廣告中常常可見:
Photo by 張家誠
新中國的美學風格
80年代的影像紀錄
1980年代的中國設計美麼?
身處那個時代的人們可能感受並不深刻。但,身處“日新月異”的21世紀,被全球化浪潮沖刷的我們,回看那個時代,往往會被老照片裡樸素的設計與慢生活所打動。
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1982年於中國拍攝
收錄於攝影集《你好,小朋友》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60週年時,《VOGUE》做了一組時尚專輯,由陳漫攝影,杜鵑擔任模特:
在這組專輯裡,可以看出攝影師陳漫對“新中國風”的一種提煉歸納:紅、藍、綠構成的一種獨特風格。
我們也可以從他人的鏡頭中去看看那個時代的模樣。
1979 年,美國版《VOGUE》的 8 月刊以 “In China Now” 為主題,拍攝了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夫人南希·基辛格(Nancy Kissinger)的出訪中國之旅。在攝影師 Arther Elgort 的鏡頭中,基辛格夫人走上街頭,和北京市民們一起遊玩。這是登上《VOGUE》的第一組“中國街拍”。
美國版《Vogue》1979年8月刊
同年,還在英國版《VOGUE》工作的時尚編輯Grace Coddington 也來到了中國。這位傳奇編輯來這裡第一件事就買了一套陰丹藍的中山裝讓模特換上,並把這個形象登在了封面上。在她眼中,這套當時中國最普遍的便服,比雕龍畫鳳更能展現現代中國風格。
英國版《Vogue》 1979年10月刊
1982年,美國著名的波普藝術家Andy Warhol也來到中國旅行。他完全以一個普通遊客的身份留下了很多照片,比如這張在北京照相館洗印染色的黑白照:
1982年,Anady Warhol在北京
他非常喜歡當時的中國設計:“我喜歡中國文化勝過喜歡我們的文化。它更簡單。我喜愛清一色的藍衣服,我喜歡每天穿戴同樣的東西。如果我是服裝設計師,我要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設計同一件衣服。”
Andy Warhol在北京購買的行李袋
Andy Warhol鏡頭下的北京街頭果皮箱設計
1985年,法國時裝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t也來到中國。跟隨他一同來到的,還有200多件Yves Saint Laurent的檔案藏品,他們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盛大的品牌25週年回顧展,策展人是傳奇時裝編輯Diana Vreeland。紅藍配色的主視覺也是他對中國的想象之一。
1985年,Yves Saint Laurent北京展時期照片
1987年,法國當時的“頂流藝人”Alain Delon也來到了中國,留下了他眼中的“中國風”:他身穿紅色運動服,騎著鳳凰牌腳踏車穿梭於北京街頭。
1987年,Alain Delon在北京
透過這些影像,我們似乎能感受到進入全球化之前的中國,有著一種獨有的審美趣味。
這種趣味被“21世紀少年”們重新發掘、解構,形成了新的中國風。
“80'復古潮”的新中式
千禧年的復古與創新
如今,“千禧年”已經成了復古的產物。可在21世紀頭十年裡,“1980復古潮”是當時中國年輕人尋找身份認同的一種手段。
2008年,復古潮牌“能貓商店”上衣及國貨老牌“梅花牌”短褲
用回力、飛躍運動鞋替代Converse,用梅花牌運動服、海魂衫替代adidas、NIKE,用北冰洋替代Fanta……
2008年,CELINE推出與“飛躍”的聯名帆布鞋
他們挖掘著那些被埋藏在記憶中的國貨經典。試圖與全球化的浪潮對抗。
2008年《城市畫報》上的新褲子樂隊
新褲子樂隊是這個浪潮中的“風向標”。他們穿著老式運動服登上雜誌、登上MV、登上唱片封面。
2006年,新褲子樂隊MV《Bye Bye Disco》
2008年,《我們可以在一起》MV中的彭磊
2009年新褲子專輯《GO EAST》
2018年單曲《你都忘了你有多美》封面,圖片來自趙半狄油畫作品《塗口紅的女孩》
這些原本存在於上個世紀中葉的流行元素,透過“復古”形式,逐漸在21世紀的年輕人之中形成了新的亞文化。
把中式融入當下
如何讓“中國風”時髦起來
沉溺在回溯之中,並不能產生新風格。消費海魂衫、紅領巾與梅花運動服的瞬間激情退去,時髦青年依然回去追逐“大牌”。中國設計師們開始尋找各自的“中國特色”。
SAMUEL GUÌ YANG 對襟連衣裙
Ms MIN耳環
當“中國李寧”變身潮牌
2018年初,李寧在紐約時裝週辦了一場秀,重新提及了“國潮”的概念。這一次依然從運動服入手,它們廓形上看起來像是Vetements或者Gosha Rubchinskiy這些前蘇聯國家出身的設計師作品,配色則立即讓人想起了當年李寧作為體操冠軍馳騁奧運會的1980年代。“中國李寧”四個漢字讓中國的潮流青年們趨之若鶩。
李寧 2018秋冬系列
Angel Chen:漢字很酷
漢字,不僅僅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元素,也是當代設計師們最喜愛的創作元素之一。
簡單直白的漢字、標語式的口號,被當代年輕設計師們大膽地應用到服裝之中。
2016年,一件寫著 “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的外套出奇制勝、刷爆倫敦時裝週。而這件衣服來自 2014 年成立於倫敦的中國設計師品牌 ANGEL CHEN。
ANGEL CHEN 2016 秋冬系列
ANGEL CHEN的設計師陳安琪是現今最為活躍的中國獨立設計師之一。
她的設計中有傳統文化中的雕龍畫鳳,也有潮流青年們熱愛的“機能風”,她把他們結合得很有趣味。她的靈感還常常來源於一些偏門的歷史人物,比如曾經讓英國船艦聞風喪膽的清代海盜婆鄭一嫂。
YUEQI QI:解構串珠
傳統節慶裡使用的玉石串珠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和“俗氣的審美”畫著等號。但新銳設計師戚玥琪把這種來自村野和俗文化中的飾品解構了,使得其品牌YUEQI QI一經問世,就吸引了時尚圈的關注。
YUEQI QI 2020春夏
新一代的設計師們沒有那麼多“文化包袱”,隨意擷取成長中的記憶與視覺體驗,把有趣的符號提煉出來重新演繹,形成了一種個人風格。並不追求意義本身。
國潮服飾設計大賽
投票階段:11.05-11.30日
“國潮創新生活之服飾設計大賽”系列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作為工業和資訊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辦的國家級賽事,為進一步促進工藝傳承與設計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人才培養,本屆“國潮服飾設計大賽”全新升級,共推出兩個大類八個級別獎項,所有獎項均以網路投票的大眾評審方式,結合專家點評結果生成。投票通道已於2020年11月5日12:00正式開啟。
在大賽組委會已經公佈的報名資料中我們發現,在本次大賽設立的兩個報名通道中,專業組僅佔比17.5%,而創新組報名比例高達82.5%,並且絕大部分為在校學生。由此可見,自文化強國口號提出以來,我國文創產業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願景已經初見端倪。
他們在傳統文化裡深耕,為經典創造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