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希特勒發動擴張戰爭時,他準備拿波蘭開刀。蘇聯與波蘭在地理位置上相連,德國高層害怕德軍大舉入侵波蘭時,蘇聯會插一手進來,與波蘭結成聯盟。1939年8月2日,希特勒與蘇聯通訊,想要蘇聯不插手與波蘭的事務,並一起瓜分波蘭。當時蘇聯作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都被西方國家當做眼中釘,肉中刺,為了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生政權不會覆滅。希特勒與斯大林在同年8月23日簽訂了《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協議簽訂七天後,德軍對波蘭發起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蘇德之間只是為了各自的利益,非戰條約並不能作為雙方長期保持和平狀態的憑證。希特勒大軍在西歐的擴張進行的非常順利,希特勒的野心愈加膨脹。此時蘇聯國內爆發肅反運動,這給希特勒提供了入侵的機會,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方面撕毀條約,舉兵入侵蘇聯,蘇德雙髮長達數年的交戰開始,這場戰爭傷亡巨大,是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二戰中強大的德國和蘇聯曾在歐洲戰場上,展開了極為激烈的一場生死較量,這次戰役也被稱為是蘇德戰爭,戰爭最後是以德國軍隊的失敗而結束。而蘇德戰爭的勝負結果,徹底擊垮了強大的納粹德國,間接宣告了二戰的結局。也有一些人持不一樣的意見,即美國即便在二戰末期不參與到戰爭中來,蘇聯只要屹立不倒,奮力抵抗,二戰德國依然會走向滅亡。德軍在蘇德戰場上之所以會戰敗的原因,恰好就在於蘇軍最後的奮力抵抗。而德國恰好忽視了蘇聯在最後所爆發出來的戰鬥雄心和意志力。蘇聯甚至將“保衛蘇聯母親”作為口號,鼓舞士兵的作戰士氣,這也確實極大了鼓舞了蘇聯士兵的作戰士氣,讓他們將個人生死拋之腦後,也要保衛自己的祖國。在整場戰爭期間,在這樣一種強大信念的堅持下,蘇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蘇聯軍隊的這種頑強作戰精神也為他們贏得了前線德軍的尊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若與蘇聯進入一場持久戰,那德國的失敗就幾乎被註定了。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一戰與二戰都爆發於上世紀前半葉,然而德國在抓住兩次大戰的空隙時間,抓緊發展自己的機會,綜合實力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無論是先進武器研發的速度上,還是在作戰方式上,德國都是當前屈指可數的強國。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德軍先進的作戰方式,其他國家根本就招架不住他的猛擊,牢牢地掌握了作戰的主動權。哪怕與實力強大的蘇聯鬥爭,想要打擊掉德國的一支軍隊,蘇軍至少要多損失一倍。在德國剛開始入侵蘇聯的時候,連蘇聯的百姓都不相信蘇軍,他們都質疑蘇聯的實力,他們能不能在德軍火攻下保家衛國。 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能夠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那麼德軍的下一個入侵物件,就關乎世界的最終走向了。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當初是德國獲勝,那麼它的下一步作戰計劃很有可能就是針對英國。就像當初德國在以閃電戰的方式迅速攻佔法國以後,當時的德國就希望英國能夠臣服於它。能夠主動投降流更好。為此,還對英國做出 不少威懾性的行動。且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德國和英國的距離並不遠,更有利於德國空軍和陸軍的發揮,在戰場上實戰拳腳,要不是蘇聯擁有大量資源,德國也不會首先跑那麼遠,對蘇聯展開戰爭攻勢。家門口不願還有沒有佔領的土地,可能對於當時的德國而言,英國具有的戰略意義其實是要大於蘇聯的。如果德國能首先拿下蘇聯,那麼蘇聯所擁有的大量資源,就可以被德國所擁有,之後再去攻打英國,就有了物資的保障,會讓德國在之後的進攻中更具有保障和優勢。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德國戰勝法國後,曾主動向英國提出和平解決兩國關係,但英國也正值氣勢上,絕不求和。20世紀40年代,希特勒在德國發布了第16號指令,並對士兵講到:“英國沒什麼本事, 軍事力量是看不到希望的,但還不願意做出任何妥協,所以我決定開始為入侵英格蘭做準備,並在必要時進行入侵。”可此可見,對於入侵英國,德國法西斯領袖希特勒一直沒有放棄。只不過英國軍隊頑強抵抗,使得德國沒有佔到一點兒好處,德國在英國這兒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利益時,隨即打算入侵蘇聯。希特勒也是進行了好幾個月的深思熟慮後才確定啟動巴巴羅薩行動。而且即使已經定下巴巴羅薩計劃,位於英國上空的轟炸行動仍然沒有停止,隨著後面的蘇德戰爭爆發,德國與英國的這場空戰才得以停息。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在1941年6月22日這天,一共出動了320萬的德軍地面部隊,好幾十萬的羅馬尼亞部隊、匈牙利部隊、斯洛伐克部隊、義大利部隊、芬蘭部隊,從西、北兩個不同的方向攻打蘇聯。使得蘇聯的防禦線在頃刻之間毀於一旦。禍不單行的是,一些蘇聯佔領國在發現蘇聯無法進一步的阻擋德軍的進攻時,開始引發動亂,從而獲得獨立。在國內國外的雙重打擊之下,德國拿下蘇聯似乎已成定局。但是美英等國始終堅信蘇聯可以獲得最終的勝利,一直不斷的向蘇聯提供支援,使得蘇聯成功的撐到了冬天,德軍的後期補給不足,而且此時的德軍還缺少非常重要的嚴冬裝備,戰爭無法進一步展開。蘇聯看準時機,透過持久戰,不斷的消耗德軍的物資儲備,不但讓自己從困局中脫身而出,還反將了德國一軍。其實蘇聯可以成為蘇德戰爭的勝者,同美英等國的傾囊相助有著莫大的關聯。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幾乎是由希特勒一手製定的,很多的德國將領在瞭解這份計劃的內容之後,也曾提出異議,建議希特勒,這些將領認為英國才是最大的阻礙,應該先解決英國,再進行攻打蘇聯的計劃。但是希特勒沒有聽進去,並且佔領整個蘇聯並不是他的目標,畢竟蘇聯擁有廣闊的國土面積,但是大部分地區可以算荒無人煙,他只想搶到幾個關鍵性地區的所有權,並且他認為德國當時正是急缺資源的時候,等拿到土地和資源,再繼續進攻英國,能更快佔領英國。巴巴羅薩計劃進行初期,的確如希特勒構想一般,似乎也證明了巴巴羅薩計劃的可行性。但是當這場戰鬥變為持久戰之後,德軍開始節節敗退,希特勒最終沒有實現他稱霸全球的美夢。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大家經常會對此展開討論,就是在哪種情況下,德國可以贏下二戰,大部分人同意德國沒有打蘇聯的話,說不定二戰贏得就是德國的結論。其實,德國如果最終取得二戰勝利,最靠譜的兩個建議,一,擊潰蘇聯,二是別打英國。首先講講第一條路,那個時候的德軍是急需各種資源供給的,所有的先進裝備沒有資源撐著都是廢鐵。蘇聯的勝利就在於有源源不斷的資源保障,補給充分,耗盡了德國的所有精力,最終贏了。德國如果要贏下這場戰爭,就必須要把高加索地區的那些油田收入囊中。倘若沒和英國起衝突,德國也會有一定的機會贏得二戰。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英國一直都很強,即使一戰後沒那麼強悍了,可是家境殷實,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都是最高水平,實力強勁。德國想下就把英國給佔領了,可是遭到了英國的反擊,沒能得到什麼有效的進展。戰爭中投入的那些人力物力都成了泡沫。德國各方面的消耗都超出了預期,沒精力繼續在英國戰場上浪費時間了。倘若和英國關係更好點,也就不會和英國打起來,英國就不會選擇幫助蘇聯,德軍的情況也會比實際上好過一點。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戰後清算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了。作為戰敗國之一的德國,不但需要賠償四分之一的國土,並且還要向戰勝國交付鉅額賠償金。像是在德國東部地區的1200多萬民眾,就被罰要放棄全部的個人財物,被趕到了經過重新劃分的國土上。站在當時的德國人的立場來想,那些清算日子彷彿像天塌下來了一般。同樣的,那些深受戰爭侵害的國家,其實沒有由於獲得了勝利,苦痛也就隨之而散。我們都明白,在戰爭中,沒有勝利者,大家全部都是戰敗者。深受二戰影響的國家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重新讓祖國的發展步入正軌,走向嶄新的未來。

1939年正式打響的二戰,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牽連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曾波及全球,給世界人民都帶來了傷痛,無論時間過去了有多久,都難以磨滅。這段歷史沾滿了人類的鮮血,值得我們銘記,並引發我們的思考,避免爆發想二戰這樣慘烈的戰爭,二戰中的德國,作為這場戰爭的首要發起國,而他們也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二戰後的德國也深知自己犯了累累罪行,他們從不掩飾和遮掩自己的罪行,並主動向受害國家道歉。他們從新一代的兒童開始,對其進行二戰的相關教育和只是科普,讓德國人從小到老去,都有民族救贖。也因為德國人有正式歷史的意識,且道歉態度誠懇,所以才為如今的德國在國際上贏得了人們的認可和尊重,曾經所揹負的二戰恥辱終於能夠正大光明的放下,如今德國的綜合國力也在逐漸增強。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04 字。

轉載請註明: 在德國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又是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