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聽到一個事情挺有意思,一家長在班級群裡寫了一場串的控訴信,大意是怪這些家長的孩子帶壞了自己的兒子,才導致自己孩子排名一直在中下游,還實名艾特了幾位同學的家長,聲稱是這些家長的孩子帶自己兒子去遊戲廳,導致孩子沉迷於遊戲。
這不得不讓我想到初中開家長會,同桌的媽媽一見到我媽就開始劈頭蓋臉地數落我媽,說他們家孩子被我帶壞了,上課經常講話,經常被老師告狀,成績多差多差。
我媽當時也沒回應,任由同桌媽媽數落。直到開家長會時,老師邀請我媽作為班級前五名的家長代表上臺傳授教育經驗,同桌媽媽才閉嘴。
有一位媽媽在地鐵站上指著一名“cosplay”女生謾罵,說是自家孩子就是因為迷上了“cosplay”,現在學習成績下降。彷彿是這個女孩把他們家孩子帶壞的。媽媽教訓自己兒子不成,反過來把矛頭指向所有cosplay的人,與其說在教育,不如說在發洩。
網遊、cosplay、多話等等這些與課業無關的事情,真的是洪水猛獸嗎?凡事都有利弊兩面,比如網遊,可以緩解壓力、鍛鍊手眼協調能力、透過克服困難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學會如何團隊合作等等。只要把握好一個度,孩子喜歡什麼都不怕影響學習。
回到文頭的那位家長,他以為自己孩子成績下降,是因為別人的孩子帶壞了自己的孩子,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從小沒有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甚至自己給孩子做了壞榜樣。這樣甩鍋給別人的家長,還是應該先自省才行:
一、改變思維方式。從指責別人改為自我覺察:我之前做了哪些行為和表現導致孩子變成這樣?我應該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迷途知返,迴歸正道?你期待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得先變成這樣的人。
二、和學校溝通。有些孩子的確因為“交友不慎”導致孩子成績下降,如果和孩子硬來,要求孩子和那些壞孩子斷絕關係,孩子肯定做不到,也不好意思做。家長可以問一問學校,孩子最近是和班級的那些孩子來往頻繁才導致成績下降的,請求學校調整座位,甚至是班級,就算轉學都不為過。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正是因為孩子大了,同齡人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三、多陪伴孩子。不要等到發現孩子出現了問題才來陪伴孩子,而是要從小就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心和愛。一個內心不缺愛的孩子,很少會沉迷於不良的東西中去。同時,家長多關心孩子,一定能在孩子有不良苗頭時就及時發現並遏制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