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作者:德衡術
宣告: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說起我軍歷史上的“譚老闆”,可能有不少人知道,他就是曾擔任過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總前委委員的譚震林。1955年授銜的時候,他和很多開國元勳一樣,已經轉到地方工作,擔任浙江書記,所以沒有授銜,和開國將軍的稱號無緣。
【譚震林為何被老戰友們稱為“譚老闆”?說法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在敵後鬥爭中,他曾經化裝成商販穿行敵佔區,後來偉人也稱他“譚老闆”,故而流傳廣泛】
沒有授銜,並不代表譚震林不會打仗。抗戰時期,這個活躍在皖南地區的“譚老闆”,曾經在繁昌保衛戰中五戰五捷,打得日軍心驚膽寒。
【淮海戰役總前委,譚震林(右一)當時任華中野戰軍副政委兼山東軍區政委】
譚震林,1902年出生在湖南攸縣城關鎮一個工人家庭,早年曾在私塾讀書,在書紙店裡當過學徒。後來譚震林接觸到進步思想,積極組織工人鬥爭,並於1926年入黨。1927年,上了井岡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譚震林先後擔任紅四軍第2縱隊政委、紅十二軍政委等職。紅軍主力長征後,譚震林根據安排,留在南方諸省堅持三年遊擊鬥爭,並保持了10萬人口的根據地。全面抗戰爆發後,譚震林領導的遊擊力量編入新四軍,率領官兵在江南敵後開始了長達八年的鬥爭。
1938年夏,剛剛成立的新四軍派遣第1、2、4支隊分別向蘇南、皖中等地的日佔區挺進,並憑藉著蔣家河口戰鬥、韋崗戰鬥等一系列對日戰鬥的勝利,在群眾心目中樹立起了威信。反觀被日軍打得一敗塗地的蔣軍,非但沒有大力支援新四軍的敵後作戰,還指使人員四處宣揚,造謠新四軍主力開赴敵後是“遊而不擊”。他們散佈這些言論,也是想將新四軍推到對日作戰一線,然後“借日本的刀”消滅新四軍。
1939年,準備大舉進攻武漢的日軍,為維護長江交通線,也為了鞏固在蘇皖兩地的統治,決定抽調大批兵力向南進犯。
此時,第三戰區指揮部設在屯溪,新四軍軍部設在雲嶺(屯溪、雲嶺現均屬於黃山市,在蕪湖市南面),如果日軍向南進犯將會直接威脅第三戰區指揮部以及新四軍軍部。
鑑於蔣軍在日軍鐵蹄面前不堪一擊,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急忙電令留守在皖南地區的新四軍第3支隊,趕赴皖南門戶繁昌,抵擋日軍進攻。經新四軍軍部同意,譚震林率第3支隊4個營(分別為5團的3個營以及6團的3營)到達繁昌地區駐防。
譚震林一到繁昌,就仔細研究當地的敵情和地形。
【顧祝同,抗戰時期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指揮蘇、皖、浙、閩等地對日作戰】
繁昌城位於長江突出部,東面是河灘,北面是開闊地,西面和南面是山地。相較而言,適合我軍打擊日軍的位置就在城西南的山地。而繁昌城以北,日軍的主要據點是荻港和鐵礦山。如果日軍從這兩個據點南侵,譚震林就將抵擋日軍的要隘選擇在了孫村和湯口壩。因為這兩處多是山地,便於我軍作戰。
在第3支隊趕赴繁昌地區駐防不久,日軍也已經完成了攻取繁昌,進犯皖南的戰前準備。1939年11月7日晚,日軍第15師團所屬川島警備部隊步、騎兵500餘人率先發起試探性攻擊,攜帶迫擊炮5門、機槍7挺分三路殺向繁昌。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譚震林周密佈置。考慮到自身佔據兵力優勢,為了儘可能多的消滅敵人,譚震林定下了“請君入甕”的計策。他命令5團1營、2營分別埋伏在城北的馬家壩、城西南的白馬山附近,6團3營在繁昌城內依託峨山頭負責城防,5團3營在孫村警戒可能從荻港趕來的援軍。
8日拂曉,日軍殺到。5團1營一部且戰且退,將日軍引入繁昌城內。待上午11時,3路日軍會師入城,與6團3營接上火後,5團1營從北面、5團2營從西面包圍日軍。經過一場激戰,至下午5時,日軍在傷亡50餘人後不得不撤出繁昌城。
在摸清繁昌守軍兵力後,日軍於11月13日決定派遣石谷聯隊和西川大隊共500餘人先偷偷奪取繁昌後方要地赤灘,斷我繁昌守軍退路。13日午夜,這股日軍行至孫村時被第3支隊偵察人員發現。譚震林立刻制定伏擊計劃,令第3支隊主力在湯口壩設伏,少量兵力引誘這股日軍進入湯口壩,一部兵力在外圍阻援。
戰鬥在14日拂曉打響,第3支隊利用地形優勢成功伏擊日軍。日軍前後派遣3波近千人遷往增援,均被阻援官兵殺退。戰至14日晚12時,日軍見無法突破我軍防禦,在傷亡300餘人後,不得不選擇撤退。此役,還擊斃日軍中佐1名。
連續兩次失利已經徹底激怒了日軍,11月20日晚,駐荻港和鐵礦山的石谷聯隊聯合川島警備隊共計2000餘人分五路進攻繁昌。
譚震林鑑於日軍勢大,決定從城外開始就節節阻擊,利用有利地形最大限度消滅日軍。待日軍攻入城內,依然安排6團3營堅持峨山頭,其餘部隊從西、北兩面合擊日軍。
日軍20日下午3時進入繁昌城後,開始瘋狂向峨山頭髮起進攻。6團3營官兵依託地形,打退日軍多次進攻。因為日軍勢大,曾一度佔領峨山頭,但是在3營官兵浴血奮戰下,又將陣地奪了回來。戰至23日拂曉,譚震林在打退日軍多次突圍後,考慮到所圍日軍兵力眾多,自己無法全部消滅,便指揮所屬部隊給日軍讓出一條退路。為了能夠儘可能多的殺傷日軍,譚震林還在日軍的退路兩側埋伏重兵,讓日軍付出100多人的傷亡後才撤回據點。
經過這3次戰鬥的失利,在荻港和鐵礦山的日軍知道僅憑自己的兵力根本無法拿下繁昌。他們只有將繁昌的情況上報,等待上級派遣大軍前來。
繁昌的新四軍第3縱隊果然驚動了駐蕪湖的日軍主力。12月15日,1700多日軍攜帶著重炮浩浩蕩蕩從蕪湖殺來。為了配合日軍主力攻取繁昌,在繁昌附近的荻港以及稍遠一點的順安、三山等據點的日軍也前來助戰。可是在譚震林的靈活指揮下,第3縱隊憑藉僅僅4個營的兵力,採用運動戰和伏擊戰相結合的方式再次將這股3000餘人的日軍殺退,日軍傷亡300餘人。
此役過後,就連當時的日本派遣軍總司令都不得不承認:“新四軍乃是皇軍之大敵,看來要在他們手中奪取繁昌城時不可能的。”駐蕪湖的日軍主力知道繁昌新四軍的戰鬥力,不敢再輕易進犯繁昌。
後來,在12月21日至22日,附近幾個據點的日軍不甘心失敗,又對繁昌發動第五次襲擊。不足2000人的兵力怎麼攻取繁昌?除了徒增100人傷亡,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繁昌保衛戰後,譚震林的新四軍第3縱隊,用戰果反駁了蔣軍的造謠,群眾更加擁護新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