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聯合釋出《高等教育藍皮書: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1)》,深入闡述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狀況。藍皮書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區域為例,指出我國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態勢良好,叢集效應初顯。
以京津冀地位為例,2019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5週年,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一體化的主要方式是透過合作辦學和合並辦學,推動高等教育協調發展。2019年1月,京津冀三地聯合釋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這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但京津冀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依然存在較大差異,北京高等教育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天津高校也有相當地位,而河北高校在全國排名靠後,從影響力來看,與北京、天津相比也相對較弱。總之,不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三地高校均差異明顯。
藍皮書同時指出,我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數量逐年增加,但分佈區域差異較大。教師的數量是衡量一所大學、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教師數量是否合理,關係到能否充分發揮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勢和每個教師的積極性。截至2019年,我國普通高校生師比為17.95∶1,普通本科院校與高職(專科)院校略有差別,其中本科院校17.39∶1,高職(專科)院校19.24∶1。不同學校之間的生師比在地區、層次上存在明顯差異,中西部地區的高校生師比普遍高於東部地區高校,我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生師比高於世界一流大學。特別是教師人才分佈不盡合理,區域差異較大。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編輯/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