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前沒有棉花,古人晚上睡覺蓋什麼保暖?現代普通人都買不起。我們現代人到了冬天顯然要比很多偏遠窮困地區或者比古人都要舒坦多了,現代人取暖的方式和物品很多,比如有暖氣還有空調,地暖,電熱毯,還有羽絨服羽絨被子或者棉被。這其中可能要屬棉花填充的棉被最為經濟實惠了。
棉被顯然是沒有羽絨被貴的。棉服也沒有羽絨服暖和。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古代不是一直都有棉花這種東西的,雖然今天的中國產棉花,民間也有一個比較古老的職業“彈棉花”。但是呢,中國在北宋之前是沒有棉花的。最多也就是中國的邊遠地帶種植。而棉花最早是出自於印度和阿拉伯。
而中國全國廣泛全面種植棉花,還是到了明朝初期,在朱元璋的強制下才得以在中國全面種植棉花的。看來一些北宋之前的古裝劇裡的棉被顯然是不符合史實的。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北宋之前沒有棉花,古人究竟是蓋什麼保暖的呢?裡面的填充物,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止一種。比如有以植物為材料。用稻草蘆花這些東西做成被子,這樣就可以達到古人禦寒的要求了。不過雖然很簡陋,卻和現代的榻榻米一樣有保健的作用。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和現代一樣的在裡面填充鴨絨鵝絨,或者直接用貂皮狐狸皮這類的動物皮毛做被子毯子蓋上。
後者顯然代價很大,價格高昂,只有有錢人家才用得起,放在今天,很多人連貂皮大衣都沒有,更不用說用一床皮草做被子了。普通人根本消費不起呀。不過除了這些,在古代還有一種禦寒的方式在今天的東北也有,就是“炕”,炕顯然也是很保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