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有著“學歷焦慮”的背景下,“包過”“包畢業”“包獲文憑”的學歷提升廣告屢見不鮮。然而,一些宣稱“包過”的教育機構甚至沒有給學生報名入學,未獲官方授權的機構大肆招生,部分機構更是涉嫌違規違法經營。(2月16日 《工人日報》)
隨意開啟網路,“快速取證”“免考包過”“考不過退款”的廣告便撲面而來,對於想提升學歷又沒有充足時間學習、或者缺乏一定學習基礎的人來說,如此“輕鬆上名校,舒服拿文憑”,無異於“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讓人“怦然心動”。
然而,天上沒有掉餡餅,“包過包畢業”的宣傳反而暗藏諸多陷阱:有的人交了學費花了時間學習,卻發現曾經信誓旦旦的教育機構根本沒有獲得官方授權,純屬瞎忽悠;有的人交錢之後被教育機構拉黑,錢財打了水漂;還有的機構大肆違規“運作”,繼續教育學歷已然成為一筆公然叫賣的“生意” ……繼續教育領域亂象紛呈。
繼續教育學歷,是國民教育系列的重要構成之一,擴大了人們可選擇的求學機會,對於提高國民受教育水平、推動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大有裨益。但古人有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取得文憑的難度和它的含金量基本上成正比,隨便什麼人都可以輕鬆獲得的“高學歷”不過是在自欺欺人。
《廣告法》明確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 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廣告發布管理的通知》中,禁止出現“無需學習”“無需上課”等虛假違規內容,以及“快速取證”“免考包過”“考不過退款”等對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
“免學免考包過”等虛假廣告對上述法規置若罔聞,不僅公然挑戰了國家繼續教育制度與法律法規,也損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和秩序,同時這種“花錢買文憑”的公開叫賣,還嚴重敗壞社會風氣,傷害繼續教育的形象,加深一些用人單位對學歷繼續教育的歧視。
“包過包畢業”虛假廣告充斥網路暴露監管短板。唯利是圖、違規操作和網路詐騙,是“學歷提升”亂象的底色,而犯罪成本較低、稽核不嚴、打擊不力使得此類亂象愈演愈烈,而部分學生的急功近利、潛規則意識又往往導致其輕易上當受騙,勞民傷財。
“包過包畢業”廣告氾濫是對法治權威與教育公信的反諷,也牽涉到教育、市場監管、司法、高校、網站等諸多部門,必須聯合行動,綜合施治。職能部門應該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嚴查網路平臺、自媒體釋出的虛假廣告資訊,查處、取締進行違規經營的學歷繼續教育機構;高校要牢記培養人才的教育宗旨,強化繼續教育專業的設定與管理,一方面要加大正規網路教育招生的宣傳,引導受教育者選擇合法正規的機構,對非法冒名網站冒頭就打,一方面要保證課程教學質量,不要授人以柄,守住教育公平的底線。網路平臺則要及時遮蔽亂七八糟的“包過包畢業”廣告,不為此類“假冒偽劣”提供野蠻生長的溫床。
而那些希望繼續學習、提升學歷和實力的人,更要保持清醒頭腦,克服急功近利、僥倖、潛規則等心理,認真對待學習課程,關注教育質量與自身的能力提升,要透過學校官方網站查詢授權學習中心名單,注意防範非法冒名網站,切勿輕信廣告宣傳,避免落入“免考包過”的陷阱,以免耗時費力,傷財傷神。
文/斯涵涵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