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大連民族大學支教學生 虎悅
整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晨
我叫虎悅,是一名來自甘肅偏遠地區的回族姑娘。懷著對大海的嚮往和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我來到大連民族大學開始求學之路。初入大學,在一場經驗交流會上,學姐分享的支教之旅深深地觸動了我。
此後,我加入了學校的向日葵夢想協會。2019年夏天,我經過層層選拔加入支教隊伍,與不同民族的16名夥伴奔赴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囊謙縣吉曲鄉第二寄宿小學開展支教活動。
吉曲鄉位於青海省南部,南接西藏,平均海拔在3900米以上,自然條件較為惡劣。人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牧業生產和採挖蟲草為主,生活水平較低。
來到學校,看見政府籌建的嶄新校舍,我才意識到這裡承載了村民多麼大的希望,孩子們渴望汲取知識,想要了解多彩世界,而我同所有支教隊員一樣,期待能用自己所學為孩子們開啟一扇窗。
在我支教的小學裡,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們每天上學都要走過崎嶇的山路,以月為伴,與星為伍,每次平均要走1個小時才能到學校。當我第一次站上講臺介紹自己的大學,講述自己從內陸地區走向海濱之都時,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感到非常好奇,不斷向我提出各種問題。我告訴他們:“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在我的班級裡有好多來自祖國各地的同學,也有像你們一樣從山裡走出來的。好好學習就能做你想做的事,幫助你身邊的人,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平時,我們以“主題+興趣”的形式開展教學。上午進行愛國主題教育,培養孩子們的家國情懷,讓他們瞭解國家一直在大力推進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每週一早上的升旗儀式,孩子眼裡的清澈與堅定成了鄉里最美的風景。下午的興趣課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我想這是我們能提供的最好的啟蒙課。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11歲的藏族男孩——康康,他性格活潑、開朗,又認真努力。在準備結營晚會時,每晚都會看到他排練舞蹈節目的身影。對康康來說,這次表演機會極其重要,因為他在外務工的家人也會來觀看演出。
他還對我說:“別人可以依賴自己的父母,但是我們的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我只能靠自己。我也想給你們留下點東西,想讓你們記住我。”
這些看似平凡的話語,卻讓我震撼。離開前,我收到一封來自康康的信,看著紙上歪歪扭扭的字,我內心充滿感動和溫暖。信中,康康表示這次的支教活動讓他的心跨過重重疊疊的山峰,來到大海邊,讓他對未來充滿希冀與憧憬。康康說,我們在他的心裡播種了一顆小小的“支教夢”種子,他會以我為榜樣,努力學習,走出大山,考上大學。
我很驚訝這短暫的15天支教活動居然可以帶來這麼大的影響。他讓我明白了支教活動猶如一座橋樑,不僅能幫貧困地區孩子通往夢想的彼岸,更拉近了各民族同胞的心。
玉樹之行雖已告一段落,但我的支教之旅並沒有結束。我將再次逐夢起航,前往湖北省孝感市,並以隊長的身份,帶領團隊為民族地區鄉村教育留下屬於我們的青春印記。
我們在這裡“青聽”民族教育一線的聲音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