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20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慘敗,其中原因卻迷霧重重

由 伯國平 釋出於 經典

導讀:120多年前,中日爆發甲午海戰,鄧世昌指揮著北洋水師英勇作戰。可惜,當時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輸的很慘。那麼,當年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要說北洋水師的覆滅,咱們先說大東溝海戰。那天上午,北洋艦隊護送四千名官兵前往朝鮮。中午返航的時候,在大東溝海域,遭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提督丁汝昌召集了各艦管帶開會,下令以夾縫雁翎陣迎敵。

雁翎陣,是以定遠和鎮遠兩艘主艦居中,其他八艘戰艦,從兩側向後排開。日本海軍的十二艘戰艦,則是成一字縱隊陣型。松島號旗艦居中,最左邊是驅逐艦吉野號。

注意,甲午大海戰的第一個謎案出現了,怎麼呢?海戰開始,日軍先後擊沉,北洋艦隊右側的超勇艦和揚威艦。而後吉野等四艘穿插到了後面,北洋水師頓時是陣型大亂。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提督丁汝昌不懂海軍,他布的雁翎陣有問題。這種說法的流傳很廣,丁汝真的不懂海軍嗎?丁汝昌,安徽廬江人,早年投身淮軍名將劉銘傳部下,鎮壓過太平天國,後北上征剿捻軍,當過騎兵司令。此人打仗勇猛,立戰功赫赫。後來,在李鴻章推薦下,升任北洋水師提督。

丁汝昌的確是陸軍出身,那李鴻章為什麼要安排他當這個水師提督呢?李鴻章他有私心,因為丁汝昌是安徽老鄉,又是老淮軍,為人又厚道厚道。李鴻章可以透過他,牢牢的控制住北洋水師。這是不是說丁汝昌的真的不懂海軍呢?他布的雁翎陣,就真的有問題呢?

來看艦船,北洋旗艦定遠號和鎮遠艦,都是大型鐵甲艦。它們的鋼甲厚度300毫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海軍炮彈能不能打穿的界限是114毫米,114毫米以下的鋼板可以打穿的。114毫米以上,當時的炮彈是打不穿的。

而當時這樣的艦船,全亞洲就兩艘,就是中國的定遠、鎮遠,這也是北洋水師為什麼號稱亞洲第一的原因。那麼,日本的艦船怎麼樣呢?日本的主旗艦吉野號,英國造的巡洋艦,排水量4200噸,跟日軍旗艦松島號基本同一個級別,但是吉野號的航速更快。

好,回到大海戰,那為什麼要布雁翎陣呢?我們注意看陣型,中間定遠、鎮遠的位置相對突出,這樣可以憑藉兩艘鉅艦的厚甲,抵抗日軍火力,從而保護其他的弱艦,這是其一。

其二,布雁翎陣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的火炮。當時定遠艦上的大炮,是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巨炮,口徑305毫米。這是當時最大的炮,可發射320公斤的炮彈。這樣的炮彈一旦擊中,只要兩發,日艦基本玩完。定遠號上有幾門呢?四門,都裝在船首位,鎮遠號也一樣。

注意啊,把主炮裝在船首,這是當時國際流行的設計。要發揮出這種設計的最大威力,也只有雁翎陣才能做到。再看日本聯合艦隊,他排的是傳統的一種縱隊。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的傳統陣法會打敗主流陣法呢?說起來,還是跟火炮有關。

當時日本在艦隊裝備上,是無法和我國抗衡的。於是,他們就不斷的研究北洋水師的弱點,結果發現克虜伯大炮有個巨大的弱點,那就是威力最大,但發射的速度很慢,幾分鐘才能發一炮。那怎麼對付它呢?快。

當時,日艦的主力大炮名叫哈乞開斯炮,又叫速射炮。口徑雖然小,只有47毫米,但它的速度卻是極快,每分鐘可發射十多發炮彈。日本人鉅艦買不起,這樣的泡,還是可以多多益善的。而當時日本艦船有多少速射炮嗎?81門,全裝在船舷兩側。

可當時,中方這樣速射炮,只有可憐的三門,這也是日本聯合艦隊,當年為什麼採用一字縱陣的主要原因。因為只有這個陣型,才能充分發揮船舷兩側速射炮的優勢。

對於甲午海戰失利,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甲午開戰之時,北洋水師所謂的“亞洲第一”的稱號是假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懂軍事的朋友知道,艦隊的戰鬥力,它由什麼決定呢?戰艦的排水量。

咱們來看看有關資料。北洋水師1888年成軍的時候,總排水量是兩萬七千噸,而日本海軍到1890年的時候不過一萬七千噸。但是到開戰時,北洋水師的總排水量,只有不到四萬噸,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卻已經達到了七萬兩千噸。多出了北洋水師的將近一倍,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那幾年,清政府忙著幹了幾件大事,第一件,重修頤和園,就這一件事就耗資數千萬兩銀子。有人折算,說假如拿這些錢買船,定遠號這樣的巨無霸可以買十膄。第二、光緒大婚,耗銀六百萬兩,這些錢也夠買兩艘定遠號。

但可悲的是,這僅僅是假設。另外,也有人認為,其實交戰當中的北洋艦隊是有機會的,只是在炮彈上出了問題。多部反映甲午海戰的影片裡,都提到過一個問題,炮彈不夠用。這是真的麼?

有人還真找到了資料證明。有人統計過,黃海大戰,北洋水師的平均每艘艦船中彈102發,日本艦船的平均中彈卻只有11發,雙方中彈比例達到了九比一。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本原因就在於,打到後來,北洋艦隊沒炮彈了。

那問題來了,堂堂北洋水師,大戰之際怎麼會沒有炮彈呢?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呢,咱們得先來說說另一樁發生在頤和園的“昆明換渤海”謎案。什麼是昆明換渤海呢?

說是有一天,慈禧在朝堂議事,醇親王兼海軍衙門總理大臣奕譞突然上奏,請恢復昆明湖水操舊制,以強海軍,壯大清軍威。說的那是義正詞嚴,很感人。那昆明湖在哪呢?就在頤和園裡。那水操舊制又是怎麼回事?

據說,乾隆當年確實是在昆明湖裡面操練過一次水軍。不過呢,當時操練的那是內河水師,那這內河水師跟海軍是一回事嗎?完全兩個概念,在一個小湖裡怎麼可能操練海軍呢?但是您猜怎麼著?準,奏慈禧居然批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說慈禧是一個糊塗蛋。你說可能嗎?掌管一國朝政的太后,她能不懂海軍跟內河水師的區別嗎?那明知有問題,那慈禧為什麼還同意呢?原來,身為海軍衙門總理大臣的奕譞,他正是頤和園重修工程的主管。可當時他碰到了大問題,錢不夠用了,怎麼辦呢?

據說當時他和慈禧就玩了這麼一出,把這海軍軍費挪到修頤和園上面去了。而正是這件事,導致了北洋海軍軍備得不到更新,炮彈供應不足,所以能造成甲午海戰的大失敗,這就是昆明換渤海的來歷。

那麼,這件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呢?海軍衙門到底在重修頤和園上,花了多少錢呢?據維新派的梁啟超說,大概白銀三千萬兩。不過,有研究發現,這裡面的情況挺複雜。

首先,海軍衙門在修頤和園上,花沒花錢呢?花了,但沒有梁啟超說的那麼多。粗略統計,大概六百萬兩。其實這些錢,也不全是直接從海軍軍費支出,很大一部分,是由李鴻章出面,向沿海各省的地方高官籌借。

你說奇怪吧,那既然慈禧並沒有直接挪用海軍軍費去修頤和園,那麼為什麼中日交戰北洋水師的戰艦還會沒炮彈打呢?真正的原因,恐怕大家都想象不到。黃海海戰之後,時任直隸候補道的徐建寅,曾經查驗北洋水師的軍備。

據他向朝廷上奏的《上督辦軍務處查驗北洋海軍軍稟》記載,參加過黃海大戰的定遠、鎮遠、靖遠、來遠、濟遠、廣丙艦七艘戰艦的庫存炮彈,僅開花爆破彈一項,您知道有多少嗎?多達3431枚。

其中的3071枚呢,其實早就撥給了北洋海軍。也就是說,所謂海軍軍費被挪用,已致北洋海軍沒錢買炮彈,根本就不是事實。那你要問了,電影裡描述的黃海大戰,北洋艦隊打的沒炮彈了,難道那不是真事,而是藝術家的演繹?

好了,故事太長,文章篇幅有限,我們下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