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時間一般有一個月,當然要有寒假作業。這是學校、學生和家長一致認可的。
在假期裡,學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種寒假作業,一方面,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為下學期的學習做一下過渡,一方面可以鍛鍊能力,比如閱讀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
不過,寒假作業不應該成為學生假期生活的全部,也不應該成為廣大家長的困擾。
在完成寒假作業的同時,學生應該有足夠用來自由支配的時間。比如,可以預習,為新學期打下基礎,再就是,玩。放假就是要“玩”,不然,放假有什麼意思?其實,“玩”也是體驗生活,不過,光“玩”手機、遊戲也不行。
一個很普通的微博賬號發了一篇博文,就是一個哥哥吐槽弟弟的寒假作業,然後,這文章一下子就爆了,引來了上百萬的瀏覽量,47萬的點贊,2萬多條留言,8萬多轉發。
這個哥哥說弟弟的寒假作業有這樣幾個特點:
首先,把學生一刀切。
九門課,有九個微信群,寒假作業是每科老師當天公佈,然後,學生把做好的作業拍照傳到某釘件上,老師會一一檢查。
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
學生不能提前把作業做完,也不能留到第二天做。也就是說,你不能趕進度,也不能拖後腿;你沒集中的時間預習,也沒有充足的時間玩耍:每個人,必須跟老師步調一致。
無數學生和家長認為,這種把學生“一刀切”的模式實在不合理。
於是,評論區裡說:學校不許學生穿顏色鮮豔的衣服,不許上課喝水,遲到一分鐘就要懲罰不論什麼理由……
其次,過程很繁瑣。
更荒唐的是,做數學作業要進入另一個app,進入之前,要玩與數學有關的闖關遊戲,闖不過就一直玩。
這位哥哥說,有一次,兩兄弟一起闖了半個小時,闖得滿頭大汗都沒過關。如果沒有哥哥或者父母幫忙,這作業恐怕都難得完成。
最後,還要拍照上傳某釘。各種流程既浪費了很多時間,也讓學生、家長疲憊不堪。
有家長說,上海有的地方就是這樣佈置作業的。
然後,評論區裡,有個學生的姐姐吐槽作業又多又雜。
她說,幾乎每一科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任務,也是要拍照上傳,體育也有作業,而且每天要到專門的app上領取當天的任務,比如跳繩、深蹲、仰臥起坐等。
這樣的寒假,貌似很“高效”:作業科技化了,檢查更及時了,學生不能偷懶了,家長也參與進來了。
但其實,這沒什麼效果。認真的學生總會自覺學習,不想學習的自會想出辦法對付檢查。有的學生,就把同學的作業拍了上傳。螢幕那邊的老師也忙得很,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時候一定有家長吐槽老師,可是老師們也在叫屈。
一個老師的評論獲得了4.8萬點贊。這位老師說:作為老師,我也很無奈,覺得扼殺了孩子們太多的個性和自由,學校領導的想法實在不懂。
也還有很多老師表示,這都是學校要求的,他們也沒辦法,而且,老師放假了還要工作,表面上老師是帶薪休假,其實還是在上班。
那麼,學校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學校之所以這樣,無非是為了加強家校合作,為了給人學校管理嚴格規範的感覺,為了留住可能流失的生源,當然也有為學生考慮的部分。
如果真為學生考慮,應該想出更有效的辦法。
比如初高中語文作業,整套的試卷最多三套,另外可以佈置摘抄任務,讓學生到外面拍拍、抄抄對聯,不限制字數地寫寫讀書筆記,準備幾個故事開學交流,等等。不要打卡,不要限制時間,讓學生自己規劃寒假。從效果上看,這比做試卷不知道強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