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是如何學英語的?百年前的英語教材公開,單詞用漢語諧音標註
1840年,隨著鴉片戰爭開啟英國的國門,在舒適圈的清廷,總算放下了自己的身段,開始以一種全新的目光審視自己和西方之間的差距,而語言作為溝通的橋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光緒時期,清廷也開始僱傭英文老師為皇帝授課,給他講述外語用法以及歷史。
實際上,光緒並不是第一個學習外語的清朝皇帝,在他之前的康熙,算得上是一位語言方面的天才,他精通滿漢蒙藏等多種語言,而在西方傳教士的教授下,對英文、法文、俄語拉丁文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除此之外,乾隆時期經常和東印度公司打交道的和珅,也有著一口流利的英文,英國使節馬戛爾尼訪華,正是他一手接待。
然而道光咸豐期間,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英語依然是“嘔啞嘲哳難為聽”的“蠻語”,光緒能開啟學習的先河,也倒是十分需要勇氣了。
或許有人感到好奇,那當時的皇帝學習英語,中西方差距如此之大,又沒有專門的教材和音標進行註釋,光緒是如何學英語的呢?而隨著百年前英語教材曝光,不少人發現,單詞會用這種方式進行標註。
2016年11月,成都市一位姓堯的先生向人們展示了一本頗具年代感的英語教材,上面寫著註明了出版時間:“咸豐十年”。根據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的檢測判定,這本書的期限應該是真實的,而它也是目前人們發現最早成系統的英文教材。
而英語教材上為了識別單詞,用的也是最基礎的笨方法,即用漢字進行標註。例如在一段“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的文字下方,對應的便是“托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為”的文字。
而另外一段“to do with my friend”的文字下,寫著“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的短句。
這也讓人感覺有些可笑,從如今的英文角度來看,這兩句話和漢語的音譯相差很大,不過這也屬於正常現象,畢竟當時的英文和漢語,對比如今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而在近代歷史上,漢字注音學習英語的現象也是十分普遍的。
然而這樣也會造成,如果不和洋人進行交流,英語很難學習標準,光緒正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他的正規英語課,是從1890年12月開始上的,一共學習了4年,教授英語的便是京師同文館總教習丁韙良。
根據這位大臣回憶,皇帝十分刻苦,學習英文更是認真,很少因為政務或者其他事情缺席英語課,而他在閱讀和寫作上也是十分的順利,唯獨光緒的口語很糟糕,這樣的錯誤大臣卻並不太敢指出,避免節外生枝。
而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光緒失去了正規學習英文的渠道,又轉而跟隨清宮女官德齡清繳英文,德齡也提出,“陛下的英文字寫的非常美麗,然而他的發音卻不恨正確”。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時期,清宮為他聘請了一位專業的愛爾蘭人莊士敦教授英文,而溥儀也應該算是清廷當中英語說得最好的皇帝了,不過此時的清朝,早已經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