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豬倌”彭湘資: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大家好歡迎觀看我們的文章
大學生“豬倌”彭湘資: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大學生“豬倌”彭湘資: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紅網時刻通訊員 彭劍峰 新化報道
大學生就業是當下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有人嚮往都市繁華生活,有人喜歡安逸平靜生活,但也有人選擇敢闖敢為,自主創業。在新化縣白溪鎮,小夥子彭湘資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家鄉辦起養豬場,成為一名大學生“豬倌”,如今,養豬場已小有規模。
現年35歲的彭湘資,自幼天資聰穎,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不錯,深受老師和父母的喜愛。2007年高考,彭湘資果然不負眾望,一舉考取了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家裡能考出一個大學生,對於彭湘資的父母來講,不但是一件開心的事,更是看到了兒子未來美好的前程。
沒想到彭湘資在2011年大學畢業後,沒有按父母的心願去找單位吃“皇糧”,而是就近在婁底某超市上班,一年後又南下深圳打工。兩年的打工生涯,讓彭湘資發出了“打工打不了一輩子”的感慨。
於是,有著家鄉情結的彭湘資,在2013年的4月,毅然回到了彭家村,決定發展養殖業。彭湘資的想法,立馬遭到了父母的反對,也招來了部分親友的冷嘲熱諷,認為一個大學生回家養豬有什麼出息,更何況弟弟大學畢業後便留在了長沙工作。當時確實讓彭湘資感受到了壓力,結婚後的彭湘資在妻子的大力支援下,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夢想。靠賣苦力持家的父母拗不過兒子,只能極不情願地掏了一萬多元給彭湘資,但彭湘資始終認為,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會大有作為。
彭湘資利用自家的牛、豬欄,買來3頭牛和1頭母豬先試養。嘴巴上說試養,但心裡卻謹小慎微,因為養殖業成功最大的秘訣是技術,如果沒有技術的支撐,投入資金再多也等於零。
對於學商業營銷專業的他,養豬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培訓,可他善於鑽研學習,買來大捆養殖書籍,以及利用網路,日讀夜啃,不斷學習。憑著自己的一腔熱情,當年就產生了效益,為養殖事業開了個好頭。
賺了點錢後,彭湘資採取步步為營的辦法,把錢用在刀刃上。一邊逐步擴建豬欄,一邊承包八畝田土用於種植豬牛草。面對上百頭豬,彭湘資每天早晨五點多,斬草、餵豬、清理圈舍,光是剷除豬糞就要花掉幾個小時,母豬要下崽的時候,他不僅要當接生醫生,更要擔負為小豬餵奶的重任。
正因為彭湘資有著嫻熟的養殖技術,養殖業順風順水,效益持續增長。特別是這兩年豬價市場行情看好,彭湘資收入不菲。短短六年時間,彭湘資成了遠近聞名的“豬狀元”。他現在的豬欄裡有58頭母豬,200頭壯豬,500多條小豬仔和6頭牛。更難能可貴的是,彭湘資無償地對村裡其它養殖戶提供技術上的支援,幫助大家共同致富。
“彭湘資選擇回鄉創業,我們當初村委會也不理解,但透過這幾年來的努力,他不但自己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而且提振了其它貧困戶的養豬信心,彭湘資成為了我村勤勞致富的典範。”彭家村村主任彭色民告訴筆者。
當筆者問及彭湘資下一步的打算時,樸實的他做了一個響亮的回答:擴大養殖規模,朝著更高目標努力,向當地群眾傳播科學養豬技術,讓更多群眾走上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因為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謝謝您的觀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22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學生“豬倌”彭湘資: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