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2021年新學年有諸多新變化,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莫過於“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隨著大批校外培訓機構相繼關閉,“減負”成為家長群最受關注的話題。而在這場“減負”討論裡,未被提及但很重要的群體——幫兒女帶娃的老年人,“雙減”政策落地後,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學校課後服務
解決老人後顧之憂
長期以來,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存在“三點半”放學現象,這一政策的初衷是為學生減負,但很多地方存在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而且不少校外增加的負擔處於失控、失管狀態。
“小孫子上小學二年級了,因為‘雙減’政策的實施,我們當爺爺奶奶的還真是鬆了一口氣。”家住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的韓建國說。韓建國的兒子兒媳平時工作忙,他和老伴兒就負責接送孫子上下學以及上課外輔導班、興趣班。
“雙減”後,韓建國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放學後的生活更加豐富了。“以前孩子到家後第一時間就要看電視和玩遊戲,之後才能寫作業。”韓建國說,自己和老伴兒輔導孩子功課也存在一定困難。“新學期不一樣啦,學校的課後服務特別豐富,孩子選了繪畫課、圍棋課和朗讀課,盡情在這兩小時內完成學習和興趣的培養。”
韓建國說,以前接孩子放學時經常看到有的父母請假提前下班去接孩子,著實不便,現在有了學校的課後服務以及自願託管的服務,為不少學生家長提供了便利。作為家長,可以放心工作,還不用花錢去找課外託管的機構來應對這段無人看管的時間。作為孩子,既有家長接送,又能在學校額外學些知識,確實省去了很多煩心事。不僅如此,由於週末不用上學科類輔導班了,孩子的週末時間也多了,家長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上課時間調整
老人生活安排更從容
同樣享受到“雙減”後“甜頭”的還有李新老兩口。李新退休後並沒有閒著,而是和老伴兒一起加入了街道一個小有名氣的老年藝術團,生活十分豐富多彩。但是老兩口同時也肩負著每天接送孫女上下學的任務。李新的兒子兒媳因為工作原因,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孫女主要由兩位老人帶。以前學校要求學生7點30分至7點50分入校,由於離學校有點遠,早高峰時還堵車,孩子每天6點就得起床,李新和老伴兒也得早起照顧孩子。兩人分工明確,李新負責給孫女做早餐,老伴兒則當司機。“孫女今年上小學四年級,早餐都是在家吃的。因為時間趕,每天早晨都跟‘打仗’似的。”李新說。
“現在孩子早晨上學時間調整後,時間充裕了不少,我和老伴兒也更從容了一些,三人還能一起去停車場。從家到停車場的路程不遠,但孫女也能適當運動下。”李新說,以前送完孩子後還要空出40多分鐘,現在送完孫女上學,兩人正好去參加藝術團的活動,時間剛剛好。此外,“雙減”實施後,老人和孩子都不用來回奔波各個補習班了,時間也比較自由,二老經常會陪孩子一起運動,例如跳繩、跑步等,提高身體素質。“就是感覺現在的時間更多了,沒事我還會研究下食譜,給孩子增加營養。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我們就要給予更多的陪伴和關心。”李新說。
專家有話說
“雙減”政策下,“帶娃”老年人從一定程度上是享受到了政策帶來的“紅利”。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劉琦表示,“雙減”政策很大程度解決了老人不能輔導孩子課業的痛點,同時家長不再為“孩子沒地方去”擔心,不再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補習”發愁,但不少學生家長仍然存有焦慮和壓力。
劉琦認為:“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不應太激進,應該先想清楚培養的方向。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家長,尤其是老人也不能一直處於焦慮的狀態,而應該適時調整狀態。”(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