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甄嬛傳》:皇上到底有多殘忍自私?你看他派誰去料理了果郡王

由 宿秀榮 釋出於 經典

自古“伴君如伴虎”,帝王的心思尋常人是怎麼也猜不得到。他們也許表面不動聲色,實則背地裡暗藏殺機。只要臣子有任何想要覬覦皇位的舉動,皇帝都絕對容不下他。

在《甄嬛傳》中,一直備受皇帝信任的果郡王卻也因為最後愛上了甄嬛而在皇帝心中領了死罪。果郡王即便是皇上的兄弟,但先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既然要殺他,一聲令下就行,何必要讓甄嬛去殺了他?

假借他人之手,掩蓋殘害手足的事實

雍正皇帝登基時已經是困難重重,與自己親生兄弟反目成仇,在激烈的鬥爭和兵變後,最終勝利取得了皇位。但隨後他也唯恐落下殘害手足殘忍的名聲,只將八阿哥及其黨羽關進了宗人府,或貶為庶人,並在之後注重孝道,以仁治天下,極力維護自己的形象和聲譽。

果郡王初次出使雲南之時,皇帝便派身邊的暗衛時刻監視,而他後期所作的樁樁件件,加上大臣們的無心之話,更是讓本就多疑的皇帝對他少了之前的信任,也更是加重了皇帝對他的殺意。之後果郡王出兵準噶爾救熹貴妃,再也藏不住他對熹貴妃的心意,並以此為導火線,對他的起了殺心。

皇上讓甄嬛去桐花臺殺死果郡王,對外只是宣稱果郡王暴斃,這樣一舉可以把皇帝自己置身事外,就算後來東窗事發,他可以將自己撇得乾乾淨淨,將全部的責任推到與此事相關的隨便一個人身上。

這樣既能除去心腹大患,又不至於再次被扣上殘害手足不重孝道的帽子,可謂是一舉兩得。

想試探甄嬛對果郡王的心意,行誅心之術

甄嬛在甘露寺待了三年與果郡王暗生情愫,並偶然間救了準噶爾皇帝。後來在宮中準噶爾皇帝來朝,在與甄嬛於後花園的交談中交談中指出她與果郡王私通之事。

雖然對甄嬛說了,但他並沒有真正向皇帝告密,反而是甄嬛與其談話被皇帝身邊的夏刈在假山後聽到這件事,將此事告訴了皇帝。以此皇帝對甄嬛起了疑心。

在後來皇帝與準噶爾皇帝詢問此事,準噶爾皇帝卻以自己想迎娶甄嬛這話來袒護甄嬛,表面上看輕浮無禮,潛在含義卻是以此來撇清她與果郡王的關係。但是雍正用治療時疫的藥方輕易地換了這個條件,也發現了準噶爾皇帝此舉的目的。所以他讓對外聲稱讓甄嬛去和親。

雖然果郡王以國家名聲和威望為由諫言反對,但這種行為在皇帝眼中卻是對甄嬛的不捨和維護,隨後在果郡王斷然出兵救甄嬛的時候,皇上便更加確信他覬覦皇嫂這一點。

雖然甄嬛演技滿分,並拿簪子抵在面龐上,企圖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忠心,但皇帝卻不像從前那麼信任她了。反而是讓她去替自己殺了果郡王,因為皇帝認為,如果她真的愛他,那麼是不會讓果郡王死的。

反之,如果甄嬛真的殺了果郡王,也能夠證明自己對於皇帝的忠心。從頭到尾,都只是果郡王的一廂情願。

對果郡王一直心懷嫉妒,借甄嬛報復他

皇帝在交代甄嬛殺果郡王的時候,曾感慨自己對於果郡王的羨慕,他的詩書騎射,均是康熙皇帝手把手教授的,更講到他什麼都比自己強,曾是先帝最屬意的太子人選。沒有一個兒子是願意被父親冷落的,所以皇帝從內心深處,是嫉妒果郡王的。

再加上張廷玉曾經說過果郡王愛軍愛民,在軍中和百姓中間名聲很好。連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呼聲都沒有這麼大,果郡王卻能輕鬆得到,這些都是皇帝對自己這個弟弟充滿了嫉妒心。

所以當他知道果郡王對甄嬛的心意,並且自己也有殺他意願的情況下,他一定會覺得讓甄嬛去殺果郡王,對其有著更大的打擊。

沒有誰會在自己心愛的女人,因為別的男人來殺了自己,覺得不難受。這就是皇帝對他多年來的嫉妒心的報復,如果甄嬛真的站在自己這邊,那麼他會終於擁有了比果郡王好的一點,並且也能夠滿足自己的好勝心和征服欲。

由此,皇帝想殺果郡王,也是心思縝密,讓甄嬛代自己去做這件事,既能撇清自己與果郡王暴斃的關係,維護了自己的聲譽,又能真正瞭解到甄嬛對果郡王的情誼,消除自己的疑心,更能填平自己從小到大的不甘心,除去心腹大患,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同時,也側面反映出皇上有多殘忍與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