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反叛朝廷時,手下士兵為啥都義無反顧的跟著他造反

自古武將造反一直是歷朝歷代的心頭之患,尤其是在北宋之前,即便是在大一統王朝時期,地方武將擁兵作亂者也不計其數,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終結盛唐的安史之亂。
唐朝是外向型王朝,為了應對突厥、奚族、鮮卑、回鶻、契丹的遊牧民族,唐朝在邊疆地區部署了許多大兵團部隊,並設立節度使一職作為統帥,而節度使所管轄地區就是藩鎮,類似於今天的戰區。
平心而論,這些邊境的大兵團部隊可以及時的應對遊牧民族的入侵併作出反擊,在東西突厥滅亡後,強大的藩鎮一直壓制邊境的遊牧民族,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到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共計設有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合成“天寶十節度使”

古代武將反叛朝廷時,手下士兵為啥都義無反顧的跟著他造反
到唐玄宗時期,藩鎮已經獲得了包括鹽稅在內的許多地方財政大權,並且為了及時保證軍需供應,朝廷也早就批准藩鎮在邊境屯田。至此錢和糧食藩鎮都有了,藩鎮的自身實力不斷膨脹。
除此以外,到唐玄宗時期唐朝政府基本上放棄了府兵制,全面轉向募兵制。募兵就相當於建立職業化的軍隊,而問題是各藩鎮也獲得了自主募兵的權力。
如此一來,招募計程車兵完全都成了藩鎮節度使的私人武裝,因為士兵是節度使招募的,士兵的軍餉也歸節度使負責,士兵在軍中的升遷和處罰同樣由節度使掌握,這樣的軍隊自然是效忠於節度使而不是朝廷,而安史之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爆發的。
到安祿山造反之時,他已經是河東、范陽、平盧三鎮的節度使,所轄兵力超過20萬,權力極度膨脹。不過在安祿山之前,王忠嗣也曾經同時擔任過河東、河西、朔方、隴右四鎮節度使,實力比安祿山還要強大。
但由於王忠嗣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遭到朝廷強烈的猜忌,最終被唐玄宗給擼了,差點還被弄死。雖然經哥舒翰求情保下一命,但王忠嗣很快就突然病逝了,死的不明不白。
相比於王忠嗣,安祿山則更加善於偽裝自己,從而獲得了玄宗皇帝的信任,最後得以順利起兵造反。
至於安祿山底下的官兵為啥願意跟著安祿山造反,原因上面也說了,這些人都是安祿山的私家兵,吃安祿山的,喝安祿山的,跟朝廷沒啥關係。到安史之亂爆發之時,安祿山所轄的三個藩鎮實際上已經獨立了,安祿山和朝廷的戰爭就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雙方計程車兵自然是各為其主了。
從安史之亂一直到北宋的建立,中國一直處於武人割據的時代,即便是唐朝最終平定了安史之亂,但藩鎮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唐朝中央政府只能被迫承認現狀。
而到五代十國時,情況就更亂了。從唐朝滅亡到趙匡義黃袍加身這段時間內,武將犯上稱帝的戲碼已經上演了無數回了。

古代武將反叛朝廷時,手下士兵為啥都義無反顧的跟著他造反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決定改變這一情況。在他的推動下,北宋逐漸確立了文官制度,軍隊在平時該由文官組織的政府直接控制,募兵和軍餉也由政府管轄,武將只負責打仗。並且武將不得在一個部隊駐留長久,要輪番調換,防止武將在軍中建立自己的勢力網。
如果遇到戰爭,先由樞密院負責將軍隊調撥給各個將領,戰後武將必須將軍權交回樞密院,期間政府還會派遣監軍監視武將。
經過北宋政府的治理,武將造反的可能幾乎沒有了,因為武將手下沒有兵了,武將就相當於公務員,按時上班訓練軍隊,定期輪換,無權選拔士兵,也不負責發工資,將士的升遷更是不歸他管。
北宋的文官制雖然有些矯枉過正,過分壓制了武將導致外戰不利。但文官制的確立確實杜絕了武將亂國的情況,北宋之後幾乎都沒有爆發嚴重的武將叛亂。
明清兩朝對武將看得都很緊,(元朝不算,元朝沒有施行文官制,元朝是由蒙古貴族集團統治),直到清朝末年,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清廷被迫允許地方舉辦團練抵禦太平軍,而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和李鴻章相繼創立了湘軍和淮軍。
由於朝廷沒錢,湘軍和淮軍的軍費一直是自己籌措,沒有來自清廷的固定撥款。再加上這些士兵都是曾李二人自己選拔的,軍內事物完全由二人說了算,於是湘淮二軍和清廷的依附關係就幾乎沒有了,假如在攻克南京後曾國藩起兵反清,那麼湘軍肯定就跟著曾國藩打仗去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沒有選擇造反,而是自毀長城,遣散了大部分湘軍。曾國藩之所以這樣做並非是他多麼忠於清廷,而是因為當時清廷氣數未盡,曾國藩沒有絕對的把握能贏過清廷,以曾國藩求穩的性格他絕不會冒這個險。
曾國藩遣散湘軍之後,清朝的國防重任落到了李鴻章的淮軍肩上。作為一支由私人創立的武裝,淮軍在之後的半個世紀內一支都是兵為將有,不聽朝廷,此後由淮軍演變而來的北洋新軍也是隻聽於袁世凱一個人(袁世凱是北洋新軍的主要建立者),這也是為啥載灃不敢殺袁世凱的根本原因。
而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也不想再當第二個曾國藩了。在與南方民軍達成議和後,袁世凱立即率軍殺回北京逼迫清廷退位,大清至此走向了終結。

古代武將反叛朝廷時,手下士兵為啥都義無反顧的跟著他造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36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武將反叛朝廷時,手下士兵為啥都義無反顧的跟著他造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