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被炸死後,奉軍一致擁戴的其實不是張學良,而是此人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奉軍諸將想擁戴接替張作霖的其實並不是張學良,而是另外一個人,此人名叫張作相。
由於名字與張作霖相近,再加上手中握有大權,有不少人便想當然地認為,張作相是張作霖的親兄弟,屬於“關係戶”。事實上,雖然兩人名字相近,平常也都以兄弟相稱,但卻並沒有親緣關係。張作相能在奉系中身居高位,也全都憑自己的品行和能力。
(張作相劇照)
那麼,張作相的品行出眾在哪裡?他為何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擁戴呢?
1881年,張作相出生在錦州義縣。由於家境貧寒,張作相只讀了三年私塾便輟學治家。16歲那年,他的一位族兄被土匪殺害,為了躲避災禍,張作相便流落到奉天打工。在那段打工歲月裡,張作相常常因為衣衫襤褸而遭人欺辱。張作相深感世道不太平,他發誓一定要過上好日子,再也不被欺負。
1901年,他將殺死族兄的仇人解決後,落草成了一名強人。也是在那一年,張作相又帶領著20多人,到新民府八角臺村投奔了張作霖,雙方組合成了一支擁有200人的“保險隊”。
在後來的戰鬥中,張作相曾不顧自身危險,從槍林彈雨中救出了張作霖。兩人同甘苦、共患難,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07年,張作霖與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七人結拜為盟兄弟。
在張作霖部被清政府招撫後,張作相先後擔任了哨官、管帶。民國成立後,他又從團長一路晉升為旅長、師長、總司令、吉林省省長。
不過,張作相卻並不是一個十分看重權力的人。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張作相曾三次拒絕晉升。
(張作霖劇照)
第一次是在1919年,張作相擔任第27師師長時,張作霖想將他晉升為東三省巡閱副使,但被張作相以官職太高為由拒絕。
1921年處,張作霖任命張作相為黑龍江省督軍,張作相卻建議讓吳俊升出任該職務。他認為:“興權年長於我,資歷也比我更深。只有待人公正不徇私情,才對我們的事業和前途有好處。”
同年5月,張作霖想讓張作相擔任熱河都統,結果又被後者拒絕。
後來的事實證明,張作相的謙讓拒絕,絕不是惺惺作態。在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後,奉軍內部公推張作相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想讓他來接任張作霖的位置。但張作相拒不就任,他力薦27歲的張學良繼承父親的位置,自己則全力輔佐。
並且在私下裡,張作相還曾對張學良說:“小六子,你坐上去放心幹,我們都會支援你。於公來說,如果我們不服從你的命令,你可以用軍法處置我們。但在私下裡,你還是我的侄兒。如果你不好好幹,我會在沒人的時候抽你耳光。”
除了高風亮節外,張作相還是一個具有遠見和大局觀的人。
1924年,張作相出任吉林省長。後來張作霖曾令東三省種植鴉片來籌措軍餉,但張作相卻力勸張作霖放棄這一舉措。
張作相在任期間,大力選撥人才,打擊匪患,積極整頓財政,吉林年年收入均有增長。同時,他還將收入的盈餘投入了公益事業的建設中,比如積極修建鐵路,創辦吉林大學等,無一不是眼光高遠的舉措。
(郭松齡劇照)
1925年,郭松齡率部反奉失敗後,吳俊升、湯玉麟、楊宇霆等力主將郭松齡所部“一網打盡”。而張作相卻勸張作霖“萬不可株連”。在遭到眾人反對之後,張作相痛哭著說:“如果非要殺他們,那就先殺我張作相吧。”
最終,在張作相的苦勸之下,奉軍避免了自相殘殺,最大的程度地保留了實力。
張作相憑藉自己寬廣的胸懷、過人的遠見以及高風亮節的品質,得到了軍隊和百姓的一致認可。他在東三省威望極高,有著忠厚長者的美譽。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張作相還具有強烈的民族情懷。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身為吉林省主席的張作相正在錦州料理父親的喪事,吉林省事務由參謀長熙洽代理。熙洽最終出賣吉林,成為了賣國賊。張作相對此非常憤怒,但卻已經無濟於事。
後來他的盟兄弟張景惠做了“偽滿洲國”總理大臣,曾多次想要請他出山為日本效命,但都遭到了張作相的拒絕。日本方面在多次請求無果後惱羞成怒,將他父親的墳墓炸燬,但卻依然無法動搖張作相的決心。
1933年,張作相隱居到天津,不再參與軍政事務。但在1936年張學良被關押後,張作相卻又一次出山,為解救張學良而奔走。
1949年,張作相因病逝世。
(參考資料:《奉系軍閥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