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實現途徑是教育。教育作為國家一項教化育人的基礎性長遠事業,既關乎現實民生,更決定民族的未來。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實現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置身於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教育如何將“十三五”已經取得的成就作為新的起點,再次開啟新的征程;教育如何以人為本,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如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培養合格的建設者,保障各層次人力資源供給,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科技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國家能否走在時代前沿的決定性力量,而一國的科技實力則取決於其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取決於其教育能否培養出滿足時代、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面向未來,新的時代已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改革、創新。創新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國家擁有強大競爭力的關鍵。將教育的改革創新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彌補高品質教育的缺位,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創新性人才,造就更多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懷的追夢者,是創新教育的終極目標和價值訴求。
教育理念蘊含的價值訴求決定並引導教育的發展方向、實施路徑。理論上,現代教育旨在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受教育者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是其關注的重點。現實中,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現代教育理念的價值追求。教育的功能是傳承優秀文化,積累科學知識,培養民族創新能力,提升民族道德水準,造就財富創造者和科技創新者,為國家實力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和人力資源。在個體層面,教育訴諸“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非某個人或某些人、某個群體的自由全面發展。教育的功能是個體學習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想象力、鑑賞力、創造力的培養,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及其德性的涵養,獨立個性的開發,使其成為完整的人,追求真善美的人。
創新教育需要給受教育者提供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心理學研究證明,童年時接受的東西往往是一個人終身難忘的。良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個性,即發現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提供一個合適的成長環境,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培育保護他們的自由想象力,鼓勵他們大膽自由探索,為他們敢於嘗試新事物提供製度保障。創新教育注重個性自由,但並不否定知識傳授和德性培育的普遍性。其價值訴求和培養方法與傳統教育拋棄了創造性和個性化的工具型人才培養方式,過於倚重已被泛化的 “標準” “規範”不同,更偏重從細微處入手,以浸潤著尊重、愛與包容的心引導受教育者走向真善美的道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其在情感上認同真善美的價值訴求,進而理智認同,最終內化於心,顯現於行。因此,創新教育是一種蘊含價值普遍性的個性化教育。
創新教育也面臨如何對待傳統和繼承的問題。“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而“傳遞”便意味著連結過去、當下和未來。創新教育只是在傳統和繼承中才有可能;否則,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迷失方向。在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創新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獨立判斷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的培養,但這種反思批判總是具有一定知識和價值背景的,這些恰恰是在知識傳承中形成的;因此,創新教育並不排斥傳統繼承,不瞭解過去,我們甚至沒有選擇的資格,也無能力選擇前行的方向;而缺少獨立判斷能力,便只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堅守優秀傳統,保持個性獨立,二者相輔相成。
需要指出的是,創新教育並不完美,因為創新本身就有不確定性,但正是這不確定性孕育著未來的希望。創新教育為培養未來一代開啟了一條新的路徑,去重新發現教育、學習、生命的意義,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
(作者為國務院參事)
編輯:江勝信
責任編輯:曹利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