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五師魂,作者:彭慶茹 宗桂香,圖片由鋼豆子重新蒐集整理(圖片來自網路)
我的童年正值六十年代中期,當時三年自然災害剛過,生活十分貧困。玩具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更別說體育設施了。但我們的生活卻豐富多彩:偶然在網上看到幾張孩子們玩耍的照片很激動,這些照片反映了六、七十年代全國各地的孩子們童年時期的業餘生活方式,它把我帶回了兒童時的記憶,亦把我帶回了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新疆昌吉廟爾溝。
童年的記憶,最難忘的就是孩提時代,孩提時代的天真浪漫,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代。雖然已經時過境遷,也稍顯模糊,但卻是我心底最純真、最快樂的時光。
在七十年代那個貧困的年代,人們餬口都很困難,沒有人家能買起玩具,記憶中廟爾溝也沒有人賣玩具。往往都是孩子們就地取材,開發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進行遊戲,既方便,又鍛鍊自己,還開發了智力。孩子們玩的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投入,那樣的開心快樂。
忘不了原陸軍五師機關大樓、禮堂、訓練場、學校、幼兒園、軍人服務社、洗澡堂、照相館和家屬區。忘不了淌過的頭屯河潺潺的流水,忘不了軍營清脆的軍號聲、亦忘不了從廟爾溝中學飄出的琅琅的讀書聲、忘不了摻雜著噪雜聲的收音機、亦忘不了起早貪黑玩耍的抓畢石(學名稱羊拐)、打沙包、踢毽子、跳皮筋。忘不了在天空劃出美妙弧線的的紙飛機,亦忘不了滿載著愛心和童真隨波逐流的紙船;忘不了微風拂過河面泛起的漣漪,忘不了雨後五顏六色的彩虹。忘不了綿延起伏的天山山脈,…….
我繼續在網上搜索,居然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的驚奇,幾十張舊照片,稍加整理,把那些過去的時光,童年的樂趣一一的展現在眼前……
我們在廟爾溝時管這個遊戲叫“擠香油”。七十年代剛上學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可玩的,尤其是冬天,找個牆角,擠在一起玩耍,被擠出隊的再回到後邊繼續往前擠,每天也充滿樂趣。
七十年代,學校在操場的一側,用磚頭和水泥搭起簡易的乒乓球檯,放學以後,蜂擁到那裡,玩到高興,往往是忘了回家。
人多的時候,要一二十分鐘才能輪到你,所以技術好的人才可以坐莊,玩得久一點!
鬥雞,可以說是最“禮貌”的比武方式了,單腿膝蓋就能決出勝負。這是男孩的戰場,每一次挑鬥,都會激發,那份爭強好勝的心理,戰場不相信眼淚,一挑一壓,一衝一躲,每一場決鬥都是大汗淋漓,都是人仰馬翻,勝者為王。
“老鷹叼小雞”也是我們的最愛,“小雞們”嚇得左躲右閃,尖叫聲從頭到尾都不斷, “啊、啊,快跑!”這是最開心的集體活動,人員可多可少,小雞可長可短,一會東,一會西,左右搖擺,倒來倒去,一聲令下,馬上蹲著,雄鷹展翅,手起雞落。
“跳皮筋”是女孩子的最愛,一放學就像脫韁的野馬,跳到天黑不捨得回家。技高一等,道高一尺,皮筋在女孩子腳下,歡呼雀躍,十八般武藝,淋漓盡致,盡情跳著,開心笑著。
女孩子比較喜歡玩的過家家。
運動會上好熱鬧,集體活動很帶勁!沒什麼近視眼,也沒幾個菜苗苗,很多都是生龍活虎的少年。
很簡單的東西,可以玩一天也不覺得無趣
“踢毽子“,毽子都是我們自己親手製作。用一小塊布,包上一枚銅錢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開口的雞毛管子,用針線縫牢,成為底座;再在未剪開的雞毛管子上端裡,插上七、八根雞毛就做成了。我們都用公雞尾部的雞毛,又長又好看,也好踢。記憶中踢毽子是我的大拿、前踢、後踢、彎鉤、卡啦多種花樣。
鞦韆盪到飛起來!
跳大繩,多人組合的,可以查數,看誰跳的多,也可以唱兒歌。
跳山羊,那時也沒有什麼防護,孩子皮實得很!
拔河是最考驗班級力量和技巧的活動了,也是運動會的壓軸戲。
頂牛,看誰的鐵頭更硬!現在看確實算是個危險的遊戲
”滾鐵環”,男孩子可沒少玩,製作簡單,玩起來也方便。
個子不夠,只能在叉子裡騎,不過能把家裡的“寶馬”騎出來已經很牛了!
會玩的孩子,日子總是過得很悠然和有趣!也沒有那麼多的作業
打牛牛,能做一隻轉得很久的牛牛那確實多數是要拼爹的!
也有叫“打陀螺”的,木製的高檔的尖端有個鋼珠(從舊軸承上拆的),旋轉起來非常好看,有時候把“陀螺”身上塗上顏色,旋轉起來更加漂亮。一般都是冬天在冰上玩。
冬
和泥巴、摔窩窩
窩心裡憋上氣能摔出這個效果就是完勝了!
跳房,在地上畫飛機形的格子,用布口袋從這頭跳到那頭,如果不出格再從頭來。每一次跳房,都是一次佔有,當房子被佔,必須繞行,在競爭中獲取,直至繳械投降。
這個跳房已經很講究了,通常拿粉塊或者土坷垃簡單畫一下就可以開始
打沙包算是最鍛鍊折返跑能力的運動了,不過跑半下午也不覺得累
“打沙包”,自己用碎布、針線縫成,用細沙塞滿的沙包,就是們的強有力武器。丟者盡其力為好,躲者盡其能,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左躲右閃,上串下跳,靜如松,快如風,只為那一瞬間。打到身上記為輸。
冬天除了滑冰,還可以滑爬犁子,凍得小臉通紅。還有自制的冰刀,就是根據木板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鐵絲,然後將鐵絲用鐵釘釘上在木板底端。
堆雪人,沒有胡蘿蔔,可以放上兩個凍洋芋
翻花繩彷彿是一個神秘的技巧,不會玩的就只有看的份兒,幾根毛線或者皮筋,在你我手中,像變魔法樣,用手簡單比劃兩下,就可以翻轉出許多的花樣:金魚、錢包、各種網狀、一朵花... 開足腦筋,花盡心思,只為那最後一搏。
照片雖說只有黑白的,不過在60後、70後的腦海裡,記憶卻是鮮活、彩色的。
拿彈弓打麻雀是件很開心的事,反身打這是很瀟灑的動作
沒有玩具商店,好東西都要手巧才能做出來
羊畢石估計是新疆和內蒙牧區孩子才特有的玩具了。“抓畢石(學名稱羊拐)”,六、七十年代很流行的娛樂工具,不論大人孩子,也不論男女都喜歡玩。
帶乘法口訣的鐵皮鉛筆盒,還有支鋼筆!這在80年代初也是很豪華的裝備了!
縣城才有電影院,十里八鄉都是露天吹著自然風看大片
沒有手機,看小人書就算最吸引孩子的文化活動了。圖文並茂講故事,比課本可有意思多了!
兒童節,算是穿最乾淨、整齊、隆重的了
兒時的摺紙,你還會折嗎?
”拍紙片“,紙片我們都是用大人丟棄的香菸煙盒折的,分正反兩面,誰拍得翻過來了,就可以得到對方的“畫片”
就算手拍疼了、也不在乎。猜猜誰出紙牌多,看看誰的手勁足,單個的,成堆的,左思右想,瞬間發力,紋絲不動,一聲長嘆,幾張齊翻,興奮不己,比著手中的紙片,滿臉幸福,滿心歡喜。“拍紙”,誰把對方磕翻了就歸誰。
流流彈(玻璃球),男孩子都玩過,贏流流的。
下跳棋多費勁?不如打彈子過癮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我們卻青春正好
我們在回望過去,過去的我也彷彿看到了今天
廟爾溝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回憶,大松溝留下我們小時候快樂的記憶。剛剛入冬時進山,可以吃到一種被冰霜打過的紅紅的果子我們稱之為(面蛋子),至今不知它的學名,掛在樹枝上一串串,在白雪的映襯下,透過陽光顯得晶瑩剔透,吃到嘴裡沙沙綿綿的甜……
春末初夏有一種植物我們叫它酸揪片子,它的葉子、花、果實都可以吃,吃到嘴裡酸酸的,口感很好,它的果實先是紅色的,成熟後就是黑紫色(我們都稱它酸果果),吃到嘴裡汁液染滿了整個口腔,舌頭、牙齒、嘴唇都染成黑紫色,口味獨特、清香、別具風格,天然、野生、環保……,這也算是我們小時候的零食吧;夏天放學書包一放,拿著小缸子就去採(“地瓢”小時候大家都這麼叫)野草莓 ,一邊採一邊吃,回來的路上一路走一路聞,採回來的草莓放到家裡,滿屋子野草莓飄香(還捨不得吃)……;從離開廟爾溝再沒有吃到如此香甜(地瓢)的野草莓 ,噢!太多了採蘑菇,採花、挖小河河灘邊的“甘草”、還有還有老鴰蒜,……說去玩就去玩,太多太多美好快樂的回憶!……
只是這一切的一切,隨著時光的流逝,已經風化了原有的模樣。一如長大後的我,一步一步遠離了兒時的夢想。
零散的記憶,怎麼也拼湊不出兒時完美的畫卷。但我仍念,仍念那一抹穿過歲月的洗禮無憂無慮的童真。
一晃幾十年過去,這些陳年往事早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回憶起來往如昨天,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使人回味……
青春不朽,童真永存
宗桂香
童年時代的發小,低我一屆的同學。現居住河南洛陽。在這裡對她提供的寶貴資料表示感謝。
往
期
精
彩
▷靈香小鎮,為您開啟全新洋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