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條關於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的新聞很熱。
5月底,全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在位於廣西的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揭牌。據介紹,學院今年計劃招生500人,將開設7個高水平特色專業,並制定課程標準及培訓教材、打造師資團隊,建設螺螄粉大資料技術服務中心及“雙創”教育實踐平臺,培養一批高素質、極具創新力的螺螄粉產業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
6月,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升格更名為“大學”——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名稱中保留“職業”二字。加上去年的15所學校,我國已有21所由高職院校升格更名而來的“職業技術大學”。
最近,95後快遞小哥李慶恆被評為杭州“高層次人才”,獲得百萬元購房補貼。李慶恆曾在職業技能大賽中一舉奪冠,獲“浙江省技術能手”稱號,按照杭州市的人才分類認定辦法,他被認定為市級領軍人才。
“螺獅粉學院”“職業技術大學”“快遞小哥成高層次領軍人才”,這些成為新聞,引發輿論關注,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螺螄粉”“高職”“快遞小哥”,在有些人的傳統觀點裡,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學院”要和經管、文理這些詞語搭配才“高大上”;高職院校比本科大學要低一等;“高層次人才”稱號,應該和海歸、高學歷人才搭配才不違和,就連快遞小哥李慶恆也沒想到自己會是人才,而且是高層次人才。
不少輿論認為,這反映了社會教育觀、人才觀的進步,而其實,這更是對傳統教育觀、人才觀的糾偏。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指出 我國存在不科學的唯分數、唯升學、唯學歷、唯論文、唯帽子的教育評價體系,這些是影響教育發展和人才成長的頑障痼疾,需要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些引發輿論關注的新聞,也有人質疑:還是在用傳統的教育與人才評價體系,來提升職業教育、技能人才的“地位”。換言之,就是評價職業教育、技能人才,還是在走傳統的“高大上”路線,只是在傳統的“高大上”體系中,給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劃開一條口子”,給“一席之地”,如開展職業教育的高校也可以稱大學,技能人才也能稱高層次人才。這些被美其名曰為突破,而真正的突破是, 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應完全平等,高校是培養學術型人才還是技能型人才,這只是辦學定位不同而已,不存在高低之別。在行業中表現突出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就是高層次人才,否則何來“360行,行行出狀元”?
這需要理性看待。對教育與人才評價體系,需要“有破有立”,原有的評價體系,不可能一夜之間全部推倒,社會也不會同意。作為改革教育與人才評價的第一步,首先要破除“唯學歷”“唯論文”等的“唯”,就不再是讓其再進行單一評價,而把職業教育、技能人才納入,就是破除“唯”的實際行動。
但這對構建科學的教育與人才評價體系來說,還不夠,還需更進一步。因此在破除“唯”之後,學歷評價、論文評價等還會是主導,這仍會導致職業院校不安於職業教育的定位;而技能人才有成為高層次人才的可能,但總體機率遠小於高學歷人才,還會導向大家追逐高學歷,因為這條路會走得更順。
提高職業教育自信與技能人才的自信,當前需要藉助“高大上”的名頭,而從根本上,需要去掉“高大上”,迴歸內涵和實質。對教育而言,要切實按型別教育來平等發展職業教育。而不是把職業教育作為整體教育的一個低層次教育。要消除大學比學院高一等、普通教育比職業教育高一等、學術人才比技能人才高一等的觀念和實際存在的歧視性政策、措施。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19年已經達到51.6%,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今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在高職今明兩年擴招200萬人的政策背景下,高考總體錄取率會超過90%,但是全社會還有比較嚴重的高考升學焦慮,原因就在於高等教育被層次化、等級化,人才、職業被層次化、等級化。
應讓每類教育、人才都充滿自信,各美其美,才能給學校辦學、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當所有考生和家長都認為選擇職業教育、成為技能人才,和選擇普通教育是完全平等、有價值的人生選擇,社會的教育焦慮也就消除了。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