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有60%的人擁有在德語區接受過教育的經歷。為什麼那麼多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德國會以文明受到全世界的尊重?
德國的教育是其中關鍵的因素。他們更加註重孩子們的獨立性和全方位發展,而獨立的第一步,就是從“獨自步行上學”開始。德國的小學會提醒家長,儘量避免“父母計程車”接送小學生。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擔心起了安全問題,但德國在這一方面早已運作了一系列成熟的方案。
“湖畔問教”與您一同瞭解,德國小學生為什麼可以自己上下學?
“爸爸,下週起,你就別開車送我了哈。”
“為啥?”
“老師要求的,你要是開車送我,我就沒有小腳丫印章了。”
週日晚臨睡前,8歲的兒子很認真的告知我。
我們家距離學校4.6公里,離學校最近的公交站下車後還需步行一公里多,老師的要求有些挑戰。
第二天週一,我們把鬧鐘提前了20分鐘,公交出行。
臨近學校的站點,上來了幾個兒子的同學,小朋友們驚喜的打招呼,下車後結伴說笑著往學校走。老父親還是不放心,緊緊地跟在後面,盯著他們走過一個個路口。一直目送到校門外,只見幾個神氣的高年級哥哥姐姐,每個人手裡拿著印章,給依次伸出手背的弟弟妹妹們加蓋印章。兒子得到藍色的小腳丫後,興奮的伸出手臂向我揮舞,一臉的心滿意足。
我這才發現,校門口全是孩子們手繪的可愛的小腳丫,也有兒子的作品。
下午回家後,我問兒子:“學校讓你們步行,是不是就是教育你們要有環保意識,綠色出行?”
“哪那麼簡單啊,爸爸,步行的好處可遠不止環保”
“哦,那你說來聽聽。”
“老師說,我們步行的時候,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更好的感受四季變化。既能享受好天氣,也要學會和壞天氣作戰。
還有,步行還能鍛鍊身體,為上午坐在教室裡上課提前熱身。我們還可以在路上接觸大自然,看漂亮的樹葉,還能撿到松果和栗子。路上還可以認識更多一個學校的同學,和他們打招呼,交朋友。”
“非常好,不過還是要特別注意安全。”
雖然步行有諸多好處,但家長最關心的依然是孩子的安全,生命只有一次,什麼時候可以目送和放手是個課題。
不過必須承認,德國社會鼓勵孩子更早的獨立步行的確有更先進的經驗和良好的先決條件。
首先,有政府部門的特別關照。
德國各級交通部門設有區域兒童上學路線規劃(Schulwegplan),提供安全上學路線圖示,幫助家長和學生找到最安全的上學路徑(往往不是最短),並在每學期開學前傳送最新資訊給父母和學校。上學路線規劃在德國大中城市普遍發展。在慕尼黑、斯圖加特等地政府的官網均可查詢各學區小學周邊上學路線規劃圖,並提供德、英、法、阿拉伯等7國語言說明。
其次,行業協會和學校的共同教育。
德國小學一年級開學第一週,就會專門學習交通知識課程,主要學習認識交通標識,例如人行道,紅綠燈,優先權等,其實這些知識早在幼兒園就開始接觸,幼兒園的老師經常組織孩子們戶外遊玩,路上遇到的所有交通牌都會講解。
孩子獨立上學的輔助階段,學校會給孩子穿上帶銀色反光條的黃色小馬甲,即使在夜晚或惡劣天氣,司機都可以注意到孩子們的出現。
不僅如此,ADAC等專業機構還會反覆的帶孩子們練習:勘察馬路狀況、過斑馬線,接受培訓的孩子們還會有正式的結業儀式,收穫Schulweg Pass(上學之路證書)。
再次,是針對駕駛員的法律約束與自律意識。
作為汽車王國,來德國之前,傳說德國的車都開的飛快,高速不限速。實際上德國城市道路的速度是非常受限的,學校路段警示標識多且醒目,有孩子活動的區域路段限速30km,有些學校附近規定必須步行時速(車掛一檔,不準踩油,車自己晃過去就是步行時速!)。
司機在這些區域會特別謹慎,即使行人在安全的人行道上,也得有隨時踩剎車的意識,因為幾乎所有的優先行駛權在步行或玩耍的孩子面前都要避讓,一旦出現意外,幾乎都預設司機全責。法理和心理上,都對孩子進行最大程度的保護。
如今,8歲的兒子已經開始嘗試獨自上學了,身為父母,也越來越能體會龍應臺《目送》的心情,站在這裡,看著小腳丫們逐漸消失在小路拐角的地方。
被“嫌棄”的方洋洋一生:父親從不給買衣服 不孕被婆家虐待致死
廣告
【來源:騰訊教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