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守街亭罪不輕,堪嗟馬謖枉談兵。
轅門斬首嚴軍法,拭淚猶思先帝明。
三國時期,風雲變幻,天下三分,魏、蜀、吳三國形成對立的局面。這一時期的風雲人物數不勝數,像曹操,劉備,司馬懿都被後人所詳知,當然在這其中大家做熟悉的就是“臥龍”諸葛亮了吧。諸葛亮是劉備集團的軍師,骨幹人員,三國時期的精幹人才,不得不說劉備的成功是與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密不可分的。
而與他主導參與的一些歷史事件被後人熟知,像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含淚斬馬謖。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可小覷,但他也有失策,用人不當的的時候,那麼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諸葛亮斬馬謖的故事,而且對於當時的時局和諸葛亮來說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嗎?
歷史背景
當年夷陵之戰後蜀漢大傷元氣,國內空虛,劉備死後數年局勢才慢慢變好,有所恢復,於是諸葛亮開始準備主動出擊。公元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準備北伐,揚言要從斜谷道經陝西郿縣,直擊長安,但實際目標卻是在隴右。諸葛亮之所以執意攻打隴右,是因為那裡是西涼軍的老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價值甚至要高於長安的。
而另一面,曹魏政權得知訊息後,立馬開始進行軍事部署,因為在這之前從文帝曹丕到明帝曹叡初都一直將戰略重點放在了孫權的身上,在西北都是防禦狀態,隴右相當空虛。所以魏軍先是派兵駐紮在郿縣一帶,然後又抽出精兵5萬步騎趕往西線,增加兵力對抗諸葛亮。
北伐過程
前期
公元228年,諸葛亮正式出祁山,開始出兵北伐,《出師表》便是諸葛亮當時寫下的,來表明自己此戰的決心。他的戰略部署是命趙雲和鄧芝率領部分軍隊出現在箕谷,虛張聲勢,做出假意攻打的局勢,將曹真帶領的魏軍主力吸引過來,牽制住主力軍。於此同時,由自己親自率領主力軍北出祁山,趁隴右兵力空虛之時帶兵進攻,藉此奪取涼州。
因為當時大部分的兵力都被曹真帶走去對抗趙雲和鄧芝的軍隊了,諸葛亮趁機闖入隴西,天水郡的中郎將姜維便是在此受降的。而此時的曹真即便知道諸葛亮的真正用意,也不可能帶兵回來,如果曹真他貿然帶兵回來與諸葛亮對抗的話,必定會腹背受敵,趙雲和鄧芝的軍隊聯合諸葛亮的人馬將他兩面夾擊。
這時的局面對於諸葛亮來說十分的有利,帶著大軍壓境,隴西兵力不足,各個地方只能龜縮,無法抵抗。只要順利切斷關隴通道,不讓曹魏的後繼軍隊會合,時間僵持長久後,曹魏大軍無法進入隴右,自己就順其自然將隴右收於囊中。
中期
諸葛亮若想實施這樣的計劃,就必須保證蜀軍的兵力糧草供應補給穩妥,也就是後方支援不能被切斷,同時將曹魏的援軍隔絕於隴山之外。街亭便是要害之地,三郡糧道,需要一定的兵力守在此處,把守防禦,以此切斷魏軍的補給和兵力的增援。也就是說如果街亭失守,諸葛亮這場戰役就沒有必要打下去了,肯定贏不了。
但是街亭並不易守,因為曹魏同樣會對這裡發動猛攻,這時諸葛亮需要的就是拖住時間長一些,給主力軍攻打的時間。那麼街亭由誰來守呢?
諸葛亮沒用魏延這樣的宿將,反而選用了馬謖。
為什麼要用馬謖呢?馬謖這個人也是三國時期的名士,是諸葛亮的徒弟,他的心腹。而且在此之前平定南中的時候,馬謖提出攻心為上,也得到了諸葛亮的認可。而且他在與諸葛亮談軍事戰略時也深得諸葛亮的喜愛,取得了諸葛亮的信任。諸葛亮為了幫助馬謖樹立威望,新增資歷,於是破格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但馬謖這個人其實缺少實戰的經驗,他帶兵去部署時,違背了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狂妄自大,不聽從部將王平的建議,在眾寡不敵的形勢下,捨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山頂。結果被張郃的軍隊切斷水道,導致士兵們失去水源,被困山上,援軍難助,軍心渙散,街亭因此失守了。
後期
而諸葛亮這邊隴西並未順利受降,重要據點祁山堡雖然岌岌可危,但也始終沒有被諸葛亮攻破。而街亭失守對諸葛亮一方的形勢極其不利,使蜀軍一出祁山的大好局勢一去不返,諸葛亮無法,只得帶領蜀軍逃回蜀中,本來一場極具優勢的戰役,因為馬謖的過失,導致兵敗,雖然諸葛亮遷徙了一些人口回蜀漢,但這點戰果顯然達不到原先的預期,而且還搭上了馬謖損失的兵馬。
此次戰役蜀軍大損,需要休養生息。而馬謖作為街亭失守的罪魁禍首,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否則難以服眾,於是後來就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討論與分析
諸葛亮殺馬謖是正確的選擇嗎?小編認為是正確的。
馬謖是諸葛亮欣賞之人,劉備死前曾說過馬謖言過其實,為人浮誇,只會紙上談兵,難以擔當大任。但諸葛亮都沒有聽信過,還是對馬謖委以重任的。可以看出來諸葛亮是真的欣賞馬謖,看中他的才能的,他是捨不得殺馬謖的。而且勝負乃兵家常事,當時蔣琬就認為,事後殺馬謖於事無補,不如讓他戴罪立功。
但是小編認為,諸葛亮有必須處死馬謖的理由:
1.蜀軍自從夷陵之戰後都屬於休養生息的狀態(除了平叛),此戰是首戰,本來可以一鳴驚人,佔據大好局勢的,但因馬謖的過失,導致戰役失敗,蜀軍陷入危難,人心惶惶。諸葛亮這時必須安撫軍民,否則人心動盪,後果不堪設想。
2.馬謖是諸葛亮的徒弟,親近之人,他要是不殺他就是徇私枉法,沒有辦法給蜀軍交代。要知道諸葛亮治國就以法律嚴明著稱,不會輕易赦下。如果放過了馬謖,諸葛亮日後的司法工作會非常困難。
3.根據《三國志·蜀書·向朗傳》記載,馬謖被張郃擊敗後,臨陣脫逃,向朗知情不報,一度被諸葛亮免官。作為先鋒的王平尚且能夠鳴鼓逼退張郃,一路收攏殘兵。馬謖作為大將只顧逃跑,豈不是罪加一等。
總結
總而言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前期非常順利,趙雲、鄧芝的疑兵將曹真的大軍牢牢釘在郿縣,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降漢,祁山堡岌岌可危,隴西郡也人心震動,多虧太守遊楚安撫住人心。可以說諸葛亮前期的戰果非常大。
此時如果馬謖能夠在街亭擋住張郃的援軍,過不了多久,諸葛亮就能慢慢蠶食、消化涼州;再以涼州為依託,向長安進軍。如果是這樣的話,馬謖的功勞簿上也會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日後接替諸葛亮的位置打下基礎。
但是馬謖偏偏沒有守下街亭,而且是因為違背諸葛亮的部署,以及剛愎自用、不聽王平勸諫造成的。導致大好局勢化為泡影。馬謖本來就是諸葛亮力排眾議強扶上位的,不但因為自己的失誤導致軍隊大敗,還臨陣脫逃。如果諸葛亮不殺馬謖,勢必不能服眾,更對法治有所破壞。綜上所述,諸葛亮殺馬謖,雖然可惜,但只能說“固其宜也”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