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朝鮮黨派林立,大小黨派分支眼花繚亂,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朝鮮宣祖李昖在位41年,是朝鮮歷史上在位時間較長的君王。然而他這41年卻是倒黴悲催的41年。在這41年裡,黨爭達到高潮,更經歷了長達七年的日本入侵。要不是友邦加宗主大明朝的仗義援救,朝鮮差點就滅了。
在宣祖初年,朝鮮歷史上著名的兩大黨派——東人黨和西人黨粉墨登場,演出了一幕幕情景交融的悲喜劇。
東人黨和西人黨都是屬於士林集團。大致來說,東人黨的源頭是在明宗時代依附於尹氏外戚的一群后輩儒生,其代表人物是金孝元。西人黨的源頭則是明宗時代對抗尹氏的一群前輩儒生,其代表人物是沈義謙。金孝元和沈義謙在首都漢城的住宅,一個在城東,一個在城西,所以把他們代表的兩個黨稱為“東人黨”、“西人黨”。
明宗末年,因為明宗舅舅尹元衡專橫跋扈,引起整個士林的強烈不滿,於是對抗他的西人黨和依附他的東人黨聯合起來,把這廝轟下了臺。隨後,為了瓜分勝利果實,兩黨又開始理所當然地內訌。
公元1575年(農曆乙亥年),沈義謙想給自己的弟弟一個吏曹銓郎的官位,遭到金孝元的堅決反對。兩黨終於從暗鬥改為明爭,為了一個小小的官位大打出手,雙方唇槍舌劍,相互攻擊,冷嘲熱諷有之,撒潑罵街有之,一時之間熱鬧非凡。此事稱為“乙亥黨論”。
東人黨和西人黨在學術思想上也有衝突。朝鮮的兩位大儒學家李滉與李珥,對從中國傳來的程朱理學有不同解釋。李滉認為理學核心在於“主理說”,李珥則認為核心在於“主氣說”。東人黨支援“主理說”,西人黨支援“主氣說”,從人事之爭又發展到了思想之爭。
兩黨為了擴充實力,還紛紛拉攏朝中的高官。很快,整個朝廷被兩黨瓜分,兩黨相互抗衡、相持不下,在各項政務上互相牽制、互相拆臺。從此以後,朝鮮政壇黨派紛擾,一個黨派失勢了,就蟄伏几年等候東山再起;得勢了,就立馬再度內部分裂,跟病毒傳播似的。
在之後的許多年裡,東人黨分裂為南人派和北人派,北人黨又分裂為大北派和小北派。大北派又分裂成骨北派、肉北派和中北派,小北派又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南人派則分裂為清南派和濁南派。西人派又分裂為老論派和少論派。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黨派和爭鬥,在李氏王朝其後二百多年的政壇上演出一幕幕極為精彩的活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