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搬家要下雨”?小學教材不妨多些科學精神 | 新京報快評

“螞蟻搬家要下雨”?小學教材不妨多些科學精神 | 新京報快評

某大V發微博質疑。

小學語文課本里文章的科學性,又一次遭到了質疑。“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要來到。”這句話,出自某出版社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有學生家長質疑這句話的科學性,並稱,這句有關“螞蟻搬家”的語句有誤,螞蟻怎麼能測算出雨多大會淹了窩呢?5月21日,出版社回應稱,會把這位家長的質疑發給編輯室老師進行研判。

事實上,這不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第一次遭受質疑。近年來,諸多耳熟能詳的教材內容,都曾被質疑不實或存在科學性問題。比如《愛迪生救媽媽》或為杜撰;《河中石獸》科學性不足;《烏鴉喝水》沒有科學依據等等。這也提醒了出版社對待語文課本中涉及科學的問題要謹慎。

當然,至今仍有不少人認為,雖然小學語文課本某些文章的科學性存疑,但道理和寓意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的觀點看似合理,但實則容易會給青少年產生誤導。

道理要學,科學性也要經得起質疑。這一階段的青少年,相對而言是對父母、老師和學校最信任的時候,因此他們會認為老師說的、課本教的就是對的,而當現實並非如此,將會衝擊他們的價值觀念。

再者,尚處孩童階段的小學生,正是求知慾和探索欲最為旺盛的階段之一。任何他們所能夠接觸到的知識,都很容易被這一群體記在心中。在這樣的前提下,語文教材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則更應當得到保證。

當然,此次事件中,出版社的積極應對和及時回應,也讓我們看到了作為教材出版方對待其所出產產品應有的態度。事實上,教材質量事關青少年成長,容不得一絲馬虎,而坦誠的態度也是決定一本教材質量的關鍵一環。

因此,這一階段仍應以正確淺顯的科學知識普及為宜,而一旦科學性不足的語文課文偏多,則可能會形成“一想到月亮,也就是夜晚”的刻板印象。實際上,白天、傍晚都有可能有月亮出現。

此外,倘若青少年發現了生活觀察結果和課本知識之間存在衝突,如何引導他們正確思考認知,淺顯解釋矛盾的科學成因,也考驗著父母、老師的能力和精力。

這一過程,顯然並非絕大部分家長能夠勝任的,而提出問題又無法對孩子進行及時科學解釋,最終受影響的還是孩子。

□陳城(媒體人)

編輯:丁慧 實習生:葉可慧 校對:盧茜

來源:新京報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77 字。

轉載請註明: “螞蟻搬家要下雨”?小學教材不妨多些科學精神 |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