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發明,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發明”,紙、印刷術、羅盤以及火藥,這些物品的發明,曾經幫助了人類進步,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程序。當然,這些物品是古代先賢們的創造,雖然距離現代已經十分久遠,但也不能遺忘。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大的豐富,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沒有太多缺口。殊不知,我們常用的一些物品,其實是來自日本人的發明,只不過因為太過於接近我們的生活所以沒有太多人關注。這篇文章就盤點一下日本人改變中國人,改變世界的5個發明。
發明一:泡麵
最初的泡麵
麵食一直是日本人喜愛的料理之一,在二戰之前就有各種各樣的麵食,比如拉麵、烏冬麵、蕎麥麵等。戰後,日本經濟陷入凋敝,飲食也十分惡劣,蕎麥麵比較便宜並且營養豐富,受到了許多日本人的歡迎。1958年,日本的食品生產公司日清食品的創業者安藤百福看到了其中商機,以“可儲存、調理簡單、價格中等、安全”為目標,著手開發了帶有味道的“中華面”,名字為“チキンラーメン”(雞肉拉麵)。工序十分並不是十分複雜,制面之後將麵條蒸熟然後調味,最後過油炸乾燥。泡麵問世以後,被當時的人稱為“魔法拉麵”,只需要澆上熱水,2分鐘以後就可以食用。
這樣的商品,在當時無疑是劃時代的產品,剛推出不久,就成為暢銷產品。泡麵的橫空出世,也將日本引入了“方便”時代。1960年,森永制菓推出了“速溶咖啡”,同樣以便利為主打。各個百貨商店開始了“方便食品大會”,1960年-1961年在日本“インスタント”(快捷、方便的含義)成為流行語。
不同種類的泡麵
而泡麵的發明,不僅僅對日本造成了轟動,也遠銷海外。如今,中國已經成為泡麵的最大消費國家,根據世界泡麵協會2019年的資料,中國每年消費414.5億食(食是統計單位),第二名是印度尼西亞,消費125.2億食;印度排行第三,為67.3億食;而作為發明國家的日本,排名第四,為56.3億食。人均消費最多的是韓國,每人每年消費75.1食。可見這個產品,已經深入了各國人心,可以說是改變全世界人們飲食習慣的產品。
發明二:二維碼
移動支付,在網路上被人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移動支付之所以盛行,是因為其技術已經達到了成熟的水平,想要使用移動支付,就少不了“掃碼”,而我們常見的二維碼,就是日本人的發明。其實二維碼在發明之初,並非是用於移動支付,而是日本汽車產業下的一個小發明而已。
在沒有二維碼的時代,日本電裝工廠的製造現場使用條形碼對在庫部品進行管理,但是條形碼能夠儲存的資訊有限,並且容易損壞,對現場管理造成了影響。1992年電裝公司的原昌宏帶領團隊開發著手新型條形碼的研究,這就是後來人們稱的二維碼。他的靈感來自於圍棋,所以現在二維碼是方方正正的,類似於圍棋棋盤一樣。經過兩年的不斷研究,1994年完成開發,自此二維碼出現在世界之上。但是當時二維碼的使用僅限工廠當中的在庫管理,並沒有用在消費類產品之上。
2011年一位中國人申請了二維碼掃一掃專利,開始了二維碼的商業時代。現在二維碼隨處可見,無論是廣告還是支付,已經改變了中國人的支付習慣,並且推動無現金社會的發展。
發明三:電飯煲
現在沒有電飯煲的家庭,估計沒有多少了吧?就算是在世界之上,電飯煲一直都是暢銷的產品。電飯煲作為調理米的廚房用具,極大的程度上促進了米的消費量。日本是一個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自然有許多製作米飯的廚具,早在1921年就出現了簡單的電加熱式電飯煲,當時只是將火加熱,改為電加熱而已,所有的操作還是需要手工。
世界上第一臺自動電飯煲
1952年,東京芝浦電氣(後來的東芝)的家電部門的部長,向其合作公司提出了開發自動電飯鍋的想法,於當年開始著手研究。1955年這款商品完成,並取得專利。但是自動電飯煲是一個新商品,許多人並未使用過,最初生產了700臺,很多家電銷售店鋪都不願意將其擺上展位。當時負責銷售的是一位名叫山田正吾的日本人,他親自帶領團隊來到日本農村,進行現場演示。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也逐漸接受了自動電飯煲這款商品,之後每月出貨量能夠達到20萬臺。4年以後,日本半數以上的家庭,都購買電飯煲,總生產臺數達到1235萬臺,成為了爆款!
超市銷售的各種各樣的電飯煲
現在電飯煲成為了家庭電器的必買產品,誰也沒有想到,超過半個世紀的產品我們依然在使用。如今電飯煲生產公司有很多,如果誰家中沒有電飯煲,估計會遭來周圍異樣的目光。
發明四:安全氣囊
安全氣囊已經作為汽車上的標配部件,如果沒有安全氣囊,汽車都無法上市銷售。而安全氣囊隱患,也被認為是重大功能性隱患。安全氣囊的發明,可以追溯到1919年,只不過當時是機械性安全氣囊,與現在的汽車裝配的安全氣囊有著本質的區別。
發明安全氣囊的這名日本人叫做小堀保三郎,從他的經歷來講,是具有一定的悲劇色彩,他是日本的實業家,也是一名汽車技術員,2006年被選為日本汽車殿堂成員。但是他在世的時候,還是留有很多遺憾。
小堀保三郎在開發安全氣囊的時候,為了尋求更多技術支援,找到了東京大學以及立川的防衛廳航空醫學實驗隊等研發機構,開發資金由自己籌措。小堀保三郎想要開發一套“衝突時乘員保護系統”,由衝擊加速度檢測裝置、彈性防禦袋、氣化氣體組成。裝在位置是駕駛員席位、副駕駛席位以及後方席位,並且也考慮在側面以及車頂安裝安全氣囊。這樣的考慮,已經超過了當時人們對汽車安全的認知。
小堀保三郎
當時日本的產業廳以及行業內車廠的安全意識並不強烈,並且小堀保三郎使用的是火藥點火裝置,與日本的消防法有所牴觸,最終在他的專利到期之前,都沒得到實用化。隨著歐美汽車對安全氣囊的研究逐漸成熟,許多歐美汽車開始匯入安全氣囊部品。在確認到這個部品的實用性以後,1970年日本產業內開始了正規的研究開發。但是小堀保三郎並沒有那麼幸運,在他擁有專利的時候,沒有人認識到這個產品的潛力,也沒有專利收入,研發資金也短缺,1975年小堀保三郎和他的妻子,在困苦的生活中,選擇了自殺。
發明五:胃鏡
讀者當中,多少人有做過胃鏡的經歷呢?現在胃鏡檢查已經成為醫院常規檢查的一項,胃鏡檢查也幫助了很多人瞭解自己身體狀況,查清病因。殊不知,這項能夠幫助全人類的發明,也是來自於日本。其實在日本的胃鏡發明之前,西方國家也有類似的發明產品,只不過故障率高,可用性不強,對患者所造成的痛苦很大,容易引起穿孔。
1950年10月,時任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分院助手的宇治達郎和奧林巴斯光學工業(現在的奧林巴斯)杉浦睦夫、深海正治,完成了日本首個胃部攝像頭的開發,將其命名為“腹腔內臟器攝影用寫真機”。這個產品在1954年獲得朝日新聞發明獎,1990年獲得吉川英治文化獎,日本機械學會將其評為“機械遺產”。能夠作為日本的“機械遺產”,可見其影響力十分巨大!
1970年日本的胃鏡
不過當時開發的產品並沒有用於臨床,1953年東京大學病院本院的田坂內科第八研究室團隊,開始對胃鏡進行改良研究,將胃鏡從黑白改良成彩色,並且確立了胃部攝影方法,在1956年成功將其實用化。1958年,胃鏡檢查適用日本健康保險,1959年第一屆日本胃鏡學會召開,至此建立了日本胃鏡醫療的基礎。
現在胃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患者也不需要承擔太多的風險和痛苦,只不過這些技術發展,都是來自於前人的努力和創新。
除了上述以外,其實也有許許多多來自日本的發明,像快閃記憶體、藍色LED、卡拉OK、可擦拭圓珠筆等,這些發明如今已經深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現在我們的生活,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我們現在的社會物質豐富,經濟發達,所見所看,其實都是來自於工程師們的思考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