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3名留學生成立“鋼鐵俠”志願者服務隊

由 烏雅建義 釋出於 經典

“鋼鐵俠”志願者幫忙打包募捐來的物資。

我叫大明,來自非洲貝南,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一名在讀博士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留在了武漢,與來自奈及利亞、坦尚尼亞等13個國家的留學生成立了一支23人的志願者服務隊——“鋼鐵俠”。

那時,我們每天和學校老師一起為400多名在校留學生送飯、送菜、送物資,很累,但是我們不怕,因為我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 回國還是留漢?我選擇了後者

1月25日,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的第三天,下午,媽媽哭著給我打電話,讓我想辦法回國。掛了媽媽的電話,我很矛盾,在回國和留漢間糾結。想回國,是因為我不想讓家人牽掛我;想留漢,是因為我在武漢已經生活了6年,武漢就是我的家鄉,如果我的家“生病”了,我一個人回去,心裡又怎麼能開心得起來?

不知到底該如何抉擇,我決定到宿舍樓下走走。在那,我看見學院老師在宿舍樓來回穿梭,為我們安排生活物資、協調水電繳費各種瑣事。

那個時候,我突然不再猶豫了。我想,老師們都不怕,我為什麼要怕;老師們能拋下團圓的春節陪著我們留學生,我又有什麼理由離開呢?所以我決定和老師們一起保護我們共同的家。

我嘗試聯絡了其他22名留學生,告訴他們我想組織一支志願隊,沒想到大家都同意了,學院老師也很支援我這一想法,並給志願隊起名叫“鋼鐵俠”,意思是勇敢、不退縮的戰士。

■ “三聲”的敲門約定

1月26日,是我們作為“鋼鐵俠”工作的第一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幫助老師把募捐來的土豆、洋蔥、西紅柿和米麵按照人數打包。

仔細分類裝好,一個上午,我們打包了300多份。當天下午3點,我們一一敲門,每個宿舍敲門3聲,同學們過20分鐘後再開門取。至於為什麼要敲3次門?因為我們為了避免直接接觸,提前約定好這一送菜方式。

下午6點左右,分發完所有物資時,我和其他志願者累得氣喘吁吁,但我們覺得這一天過得特別有意義。

晚上,我還給媽媽打了電話,給她發了我們在學校的影片,告訴她不用擔心,我在學校一切都好。

2月10日,留學生公寓實行封閉式管理。每天,學生們訂的物資會被統一送到宿舍樓,再由我們“鋼鐵俠”志願者做好消毒後分發到每個學生宿舍門口。那時,因為工作量的增加,我們每晚9點在微信群開會,總結當天工作,佈置第二天的工作。我們還給自己取了口號“不抱怨不放棄”。

2月17日,我們收到了荊門譚店村捐贈的8000斤“愛心蔬菜”,搬運、打包、分發,我們23名志願者和3位老師花了4個小時將這批愛心蔬菜送到學生們的手中。

3月,CGTN央視英語頻道採訪了我們志願隊,記者問我:“做志願者時,最讓你感動的事情是什麼?”其實,對於我來說,沒有“最感動的事”,因為我每天都很感動,無論是同學在微信群裡的一句謝謝,或是路過老師對我們豎起的一個大拇指,這些讓我覺得再怎麼辛苦都值得。

■ 向世界傳遞“中國經驗”

上網課、當志願者……每天的我,一邊忙碌著,一邊期待武漢早日迎來春天。4月8日,我覺得我盼望好久的春天突然到了,一切變得可愛、美好起來。

我把我所有經歷的事告訴了我的家人。4月底,我們國際教育學院近20位志願者,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翻譯了兩本手冊《方艙醫院建設運營手冊》《新冠應急醫院建設運營手冊》,將中國抗疫經驗告訴全世界。

這些經歷讓我想到了在學習漢語中看過的一句話:“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以前我不大明白這句話,透過這次疫情,我懂得了這句話的意義。只要大家共同面對困難,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我去了古琴臺、知音號,把充滿活力的武漢拍下來,分享給遠在貝南的媽媽,告訴她:“我的身後就是長江,我在知音號上,這裡美不美?”

看著武漢一天天越來越好,我們志願者都很開心。我用才學會的書法,寫了一個“福”,祝福中國,祝福武漢!

(文/中國地質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在讀博士生大明)

記者手記>>>

“更加喜歡武漢”

“武漢就是我的家”是大明常說的話。

這位身高1.8米的小夥來武漢已經6年,他說,經過這場疫情,他更加喜歡武漢、喜歡中國。

“我們越來越放心,這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城市。”大明說,5月,學校給他們做了免費的核酸檢測,他既感動又震撼,他不敢想象武漢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城市竟然能如此有序地完成巨大的檢測任務,“中國政府真的在乎每個人的生命。”

“對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我真沒有做什麼,武漢還有許多‘鋼鐵俠’。”大明說,他也是想透過自己的故事,傳遞武漢人的抗疫精神。

(長江日報記者李杏)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