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是最像李世民的皇孫,李亨最怕的兒子,最後被親爹殘忍殺害

由 郎文芬 釋出於 經典


在李世民所有的皇子皇孫中,有一個皇孫最像他,他就是李倓。他們都不是嫡長子,卻有超乎尋常的雄謀大略;他們都有一個軟弱的爹,在兒子的幫助下一步步走向了天子的寶座;他們都參與發動過兵變,但李世民成功了,李倓卻被親爹殺害。


李倓,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孫子、唐肅宗李亨的第三子。安史之亂前,李倓沒什麼名聲,史書寥寥數字便概括了前半生:英毅有才略,善騎射。

李唐先祖是生長於馬背上的家族,李倓也和李世民一樣善騎射。唐玄宗時期,百姓富足,官僚腐敗,能夠保持這樣的天性,可見李倓沒忘了看家本領,恐怕他最崇拜的,也是像李世民那樣的雄韜武略。


至於才略,沒人知道他前半生做了哪些工作,甚至連他的出生日期都沒有記載。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李倓也受父親李亨的影響,幾乎活成了“透明人”。李亨在東宮每日苟且,生怕惹惱李隆基廢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作為李亨的兒子,李倓也活得沒那麼“有質量”。


不過,安史之亂改變了這一切。所謂時事造就英雄,在叛亂中,李倓的足智多謀和冷靜堅毅的品質,足以讓人眼前一亮。


1、馬嵬驛兵變的總導演,助李亨獲得皇位

安祿山攻佔潼關後,京師洛陽的最後一道屏障也被摧毀,李隆基不得不攜家眷逃跑。馬嵬驛兵變正是在逃跑途中發生的,在那裡楊國忠被亂刀砍死,楊玉環被逼上吊自殺,而李隆基也被迫丟掉了皇位。


當時李亨被百姓阻隔,李隆基表示天意如此,遂放行李亨,還當場下詔傳位李亨。李亨自然不敢接受,哭著表示自己沒這個賊心,但這個賊膽可是人盡皆知了。

隨後,李亨跑到靈武,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有人說,這場兵變的總導演是李亨,實際上,幕後導演卻是李倓。


當時李倓和李亨的心腹太監李輔國同時勸李亨留下,李倓更是為他分析利弊:如今李隆基跑去蜀地,燒燬棧道,無異於將中原拱手相讓。如果此時不去收復民心,恐怕唐朝就玩完了。


李亨聽後猶豫不決,還是李倓親自上前拉著他的馬頭不讓他走。隨後李亨長子廣平王李俶也勸李亨留下,百姓也受氣氛渲染,全都跑去圍住李亨的馬,造成了百姓不肯讓他走的跡象,而這一切,都是李倓的先見之明和機智應變。


2、足智多謀,為李亨出謀劃策

李隆基雖然同意李亨收復兩京,但這對李亨來講,也是憂大於喜。因為能不能得到這個皇位,還得靠他的真本事,萬一被安祿山剿滅,皇位泡湯,自己也丟了性命,可以說,李亨也是用命換回的皇位。


與李隆基分開後,李亨根本沒有任何計劃,也不知道要去哪裡才好。這時李倓再一次穩定軍心,他說道:“殿下(李亨)當年當過朔方戰區的節度使,每年文武官員遞名貼拜年時,他都記住了他們的名字。現在朔方不但離我們最近,而且人飽馬肥,行軍司馬裴冕又是老熟人,還是世家之後,忠貞可靠,可以投奔。”李倓分析的頭頭是道,眾人聽後無不誇讚妙極。


3、文韜武略,無所不能

李倓英明果斷,有才幹謀略,在平叛中身先士卒,李亨還有意讓他當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個職位,無異於開國時期的秦王李世民,李亨和當年的李淵一樣,讓長子李俶坐鎮處理軍務,讓弟弟李倓上戰場統兵打仗。


但是,有一個人不幹了,他就是李亨的謀士李泌。李泌雖然沒有直接指出李亨犯下了當年李淵的錯誤,而是巧妙地舉了周文王姬昌的哥哥吳太伯的故事。因為吳太伯的父親古公亶父認為姬昌有能力,傳位於他,吳太伯為了避嫌,自己剃了頭、刻花了皮膚,跑到荒蕪之地成全弟弟。


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唐朝,李俶會選擇當吳太伯還是李建成呢?在李亨心裡,恐怕後者的機率更大!李亨越想越後怕,這才聽了李泌的話,讓有軍事才幹的李倓屈居其次。


可惜,李倓的聰明才略還是讓李亨甚為擔憂,當年輕氣盛的兒子遇到一個飽受摧殘、毫無自信的爹的時候,李倓的結局也就註定了悲催。


李輔國,這個李亨身邊最壞的太監,勾結李亨的妻子張良娣,詆譭李倓想要謀害廣平王李俶。李倓根本沒有這個心思,但李亨卻也相信小人之言,最後將他殺害。


李亨怕的是什麼呢?恐怕不是怕他陷害長子,而是擔心自己和長子李俶加起來,都不是李倓的對手!有李淵和李建成的前車之鑑,李亨寧願殺掉親兒子,也不願重蹈覆轍。只是可惜李世民這個英明神武的皇孫,白白丟掉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