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又到一年高考時,這是你們的大考,也是我們的考試。長城評論邀請評論員、在校大學生與考生們同寫河北高考作文,為1078萬考生加油!
考題:全國新高考Ⅰ卷
試題內容: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於800字。
作者:塗格(區域經濟觀察家)
題目:跑好人生這場馬拉松
高考前夕,發生在甘肅白銀的山地馬拉松悲劇舉國震驚。痛心之餘,人們也突然意識到,曾經專屬少數人的跑馬正在逐漸成為一項新的全民運動,風靡大江南北。
我問了身邊一些常年跑馬的朋友,他們都表示,最初開跑是為了強身健體,但跑著跑著就上了癮,開始享受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個人的意志力也在不停地奔跑中得到了極大提升。難怪如今在IT等高強度工作的行業,熱衷跑馬的人尤其多。
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體育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大抵也是如此。跟近代以來的許多新事物一樣,無論是“體育”這個名詞,還是具體的專案,及其背後的精神,都是舶來品。
從1904年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中首次出現“體育”一詞,到1910年上海《申報》發出著名的“奧運三問”,再到1917年毛澤東喊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的名言,現代體育在中國的紮根不過短短百年。
這是中國由弱變強、由強到富的一百年,與饑饉貧寒抗爭了幾千年的中國人,第一次徹底擺脫了溫飽的羈絆,開始有足夠的體力、精力追求更高精神層面的東西。相較於文化藝術,體育運動無疑更親近大眾,不需要什麼天賦,也無需多少財力,邁開腿,跑就是了。
但正如龜兔賽跑的童話告訴我們的,管住嘴、邁開腿只是第一步,無論是健身還是減肥,最終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一個堅持。很多業餘的體育愛好者因為堅持,收穫了生理及心理上的多重裨益;而另外一些職業運動員,卻在退役後逐漸身體走樣,精神萎靡,像去年故世的“球王”馬拉多納便是這方面的負面典型。
如果我們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體育精神來衡量,誰是業餘、誰是專業,還真不好說。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甚至並不侷限在體育場,某種意義上,人生不也是一場長跑嗎?有些人起點高、起步動作快,但跑著跑著就跑偏了;而有些人,起點很低,一路跑得也是跌跌撞撞,但因為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最終成了那隻反超兔子的烏龜。
前陣子讀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致謝文,感動之餘,腦海中不斷閃現毛澤東《體育之研究》中的那句“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
是啊,人生路長,有的是機會;堅持為上,笑到最後才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