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詞名畫
一、“桃花流水鱖魚肥”詩詞
“桃花流水鱖魚肥”此句出自唐朝詩人張志和的著名詞作《漁歌子》,語言清麗,色調鮮明,意境幽美,後世常被引用或化用為表達隱逸閒適之情的語典。
《漁歌子》
唐 ·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自稱“煙波釣徒”、漁樵為樂的張志和,最後的歲月隱居湖州城西西塞山,在此寫下了幾十首《漁父》《漁歌子》等著名詩詞。儲存下來的只有《漁歌子》(原題叫《漁父》)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張志和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麼鮮明,構思也很巧妙,意境優美,使人讀作品時,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蘇軾極愛此詞,患聲不可歌,乃稍損益,寄《浣溪紗》曰: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村長卷。
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自由的隱士生活。
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所表現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黃州、黃石特有的自然風光。所表現的不是一般的隱士生活情調,而是屬於蘇軾此時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樂趣。全詞的辭句與韻律十分和諧,演唱起來,聲情並茂,富有音樂感。
黃庭堅聞而繼作。
鷓鴣天·句耳
宋 · 黃庭堅
句耳。”因以玄真子遺事足之。憲宗時,畫玄真子像,訪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詩上之。玄真之兄松齡,懼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漁父雲:“樂在風波釣是閒。草堂松桂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此餘續成之意也。
西塞山邊白鷺飛。
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人間底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
《浣溪沙》
宋·朱敦儒
《浣溪沙·玄真子有漁父詞,為添作》
西塞山邊白鷺飛。吳興江上綠楊低。
青箬笠將風裡戴,短蓑衣向雨中披。
斜風細雨不須歸。
《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鷺飛》
宋 · 徐俯
西塞山前白鷺飛。
一波才動萬波隨。
黃帽豈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綠穰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鷓鴣天·西塞山前白鷺飛》
宋 · 徐俯
西塞山前白鷺飛。
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浮雲萬里煙波客,惟有滄浪孺子知。
《鵲橋仙·春陰淡淡》
宋 · 李祁
春陰淡淡,春波渺渺,簾卷花稍香霧。
小舟誰在落梅村,正夢繞、清溪煙雨。
碧山學士,雲房嬌小,須要五湖同去。
這裡襲用張志和的詞句以表現隱居生活的美好。
《虛舟相逐至現陽錄示舊日避風詩和韻紀事》
宋 · 程公許
擊船三日風當止,雨欲逗晴雲亂飛。
沽酒店家都是薄,買蔬山市晚方歸。
客裝淹速信難料,友社歡諧知可依。
喚醒玄真共心賞,桃花流水鱖魚肥。
《太常引·桃花流水鱖魚肥》
元· 劉秉忠
風雨不須歸。管甚做、人間是非。
兩肩雲衲,一枝筇杖,盡日可忘機。
之子欲何為。歸去來、山猿怪遲。
《〔雙調〕殿前歡 閒居》
元 · 趙顯宏
去來兮,東林春盡蕨芽肥。回頭那顧名和利,付與希夷。下長生不死棋,養三寸元陽氣,落一覺渾淪睡。鶯花過眼,鷗鷺忘機。
去來兮,
去來兮,生平志不尚輕肥。林泉疏散無拘繫,茶藥琴棋。聽春深杜宇啼,瞻天表玄鶴唳,看沙暖鴛鴦睡。有詩有酒,無是無非。
去來兮,楚天霜滿蟹初肥。黃花似得淵明意,開遍東籬,笑山翁醉似泥,喜稚子詩能綴,愛仙果甜如蜜。煙蘿路繞,車馬聲稀。題歌者楚雲楚雲閒,任他孤雁叫蒼寒。去留舒捲無心慣,聚散之間。趁西風出遠山,隨急水流深澗,為暮雨迷霄漢。陽臺事已,秦嶺飛還。
元.喬吉〔中呂.滿庭芳〕《漁父詞》:“
元·劉時中〔雙調.折桂令〕《漁》:“鱖魚肥流水桃花,山雨溪風,漠漠平沙。”此為倒置襲用其語。
夢中南歸·左衝右突出重圍
現代:薛青萍
左衝右突出重圍,廿載坎坷土滿衣。
烽急久傳熊北伺,霜高早見雁南飛。
班超投筆年猶少,王粲登樓事已非。
一笑飄然歸去也,
二、“桃花流水鱖魚肥”名家畫作
“鱖”與“貴”諧音,“魚”與“餘”諧音,鱖魚寓意“富貴有餘”。鱖魚是畫家們很喜歡入畫的一種題材。筆下的鱖形態各異,變化萬千,表現了不同的人生態度。
明末清初大畫家朱耷,是為大明皇室宗親,自稱八大山人,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言“恨不前生三百年,願為八大山人鋪紙磨墨”。
朱耷筆下的魚皆有苦大仇深之狀,特別是怒氣沖天的鱖魚,張口噘嘴,白眼朝天,魚鰭亂舞,渾身都是武器。再看看四周,空白無邊,竟然是一條無水之魚。詩云:
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
再求淵注處,料得晚霞多。
這種悲愴之感,貫穿了八大山人的一生。國恨家仇,讓他無一日心神安定。
八大山人 鱖魚
而揚州八怪之一的李鱓,他畫的《鱖魚圖》構圖簡潔明瞭,一根柳條穿過鱖魚的大嘴,引領向上,旁邊著一根大蒜和兩塊嫩姜。魚和大蒜位於兩個對角線上中間,使得畫面非常穩健。題曰:“大官蔥、嫩芽姜,巨口細鱗時新嘗。”這就是庸常生活的真諦,更是芸芸眾生所需要的一種樂觀而積極的生活態度。
齊白石曾作一畫,上有一鯰魚、一鱖魚、一鰱魚,題款為“既有長年大貴,又可謂曰三餘。八十七歲白石”。這“三餘”老人在此畫中沒有細說,但在另一幅畫著三條魚的畫中,在題款中有著詳細的說明:“昔人有三餘,‘餘’字諧‘魚’之音。予亦有三餘,曰:畫者工之餘,詩者睡之餘,壽者劫之餘。九十一歲白石。”
齊白石 鱖魚圖
張世簡 桃花流水鱖魚肥
吳青霞 桃花流水鱖魚肥
吳青霞 春江魚肥
王雪濤 鱖魚
唐雲 桃花開候鱖魚肥
陳師曾 桃花鱖魚
孫其峰 桃花流水鱖魚肥
田世光 鱖魚圖
潘天壽作畫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從此畫中可以領略大師筆墨的蒼古、凝鍊和老辣。
潘天壽曾在1926年的《鱖魚圖》中有題:“鱖魚,巨口細鱗,色青微黃,有黑斑,腹淡白,味甚佳美,杭州所產殊多,名桂魚或桂花魚,蓋諧音也。”
“鱖”者“貴”也。一般畫家畫鱖魚者,均取富貴之意。而在潘天壽一生中,尤其後期所畫鱖魚,均取其冷峻孤傲。
潘天壽 鱖魚圖
李苦禪 鱖魚肥
題識:鱖魚肥且鮮,梅芳同志一笑。苦禪寫。
李苦禪 單鱖圖